回覆列表
  • 1 # ERP老哥隨筆

    這個思路應該調整為這樣最好:

    企業文化中融入國學文化,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而不是口號!

    習慣才能成文或說稱為文化!

  • 2 # 朱八戒CC

    企業管理者應該如何運用國學文化管理企業,這是所有的企業管理者共同思考的課題。這幾年興起的國學熱,也為企業的管理提供了理論基礎。國學文化的大智慧在企業的管理中,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國學文化博大精深,包羅永珍,廣泛無邊。企業文化又是多元化,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選擇國學中的某一種思想文化作為借鑑引用很有必要。儒家文化是國學文化的主要核心,許多進步而又精華的內容,是值得企業管理者的學習和深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出自《周易》的警世名言,也是當今企業管理者的精神所在。企業管理者也只有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風貌,去把握自己的事業,去開創新的領域,企業才能在變幻多端的市場竟爭之中,立於不敗之地。

    仁義禮智信,更是每一個企業管理者應有的修養和素質。管理者的修身養性是保持自己良好的氣質和形象,以仁愛之心,以仁義的行為,以禮儀的方式,以信守諾言,去關愛自己的員工和客戶。讓他們與企業的管理層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向心力,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中庸之道,是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文化內涵。在面對企業幾乎是日理萬機的工作之中,管理者當然是把握分寸,哲中有度,致中柔和,內方外園。在把握企業每一天的穩步前進,量力而行,既不那樣的壓力山大,也不是那樣的輕鬆自如,只是遊刃有餘,穩操勝券。

    儒家的以人為本,以和為貴,是企業管理者的根本理念。發揮每一位員工的工作熱情,讓他們愛崗敬業,忘我地工作,為企業奉獻自己的餘熱,這個企業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對待員工和每一位客戶的親和親力親為,他們倍感溫曖,信心百倍,更好地投入自己的工作。

    適合於企業管理者的國學文化還有很多,經常看看這方面的文章和書籍,也許能讓管理者有著茅塞頓開,受益非淺。有創造性地把所學的國學文化,應用到企業管理的各個領域之中,這樣的學以致用,將讓企業管理者的工作得心應手,揮灑自餘。

  • 3 # 龍文奮蹄

    細看“傳統文化”傳承。 就是所謂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儒學、國學。

    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傳統文化?

    文化是習慣的集合。習慣的淵源又是什麼?習慣是特定經濟模式之下(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但經濟模式是決定性因素)人們的普遍行為模式。

    文化是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反哺經濟基礎的。不同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文化是不同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弄清自古以來,中國有幾種文化模式。我覺得有兩種:1,服務於爭霸圖強,適應奴隸制井田模式逐漸崩潰封建小農生產模式逐漸興起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的經濟基礎是衰敗的奴隸制生產體系和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模式的混合體。文化強調的是變革!是圖強!是為爭霸服務!那時百家爭鳴,各顯奇能。是思想大解放的黃金時期!2,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2000年的文化。漢武以後的文化產生並服務於穩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模式,強調的是穩定!所以才拼命的強調“孝”!看重的不是“孝”,而是孝字後面的那個“順”!是宣揚窮人要恪守本分,服從既得利益者!強調“孝”,就是為了讓你“順”。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只有一個目標:恪守本分,不可僭越!目的是要建立“各安天命,不得僭越”的維護士大夫利益的“安定”的“順”社會。是“存天理滅人慾”!是思想禁錮的時期!

    第三個問題是:傳統國學在今天有進步意義嗎?需要傳承嗎?如何傳承?

    我們現在熟知的,依然在發揮作用,民眾依然遵從的文化基本上都是形成與漢武帝之後的與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下的封建郡縣制相適應的文化模式。這種模式的文化能適合資本化的商品經濟的經濟基礎?顯然是適應不了的!。歷史不能完全割裂,文化不能一股腦的拋棄,但也不能不加分別的一股腦的傳承。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批判性的傳承,吸取傳統文化中適合商品經濟發展的有益因素 ,如“人無信不立”的有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誠信文化。

  • 4 # 馬增立

    管理企業不需要什麼國學智慧。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技術即可。因為所謂的國學智慧,早已經被西方和日韓現代企業管理學甩了一百條街,國學智慧裡邊的那些管理學經驗,早已經包含在西方和日韓的管理學知識中,只是叫法不同而已。那些吹噓所謂國學管理學的大師,不過是把西方管理學的核心內容,換個概念,加點國學名詞,重新組織一下體系,忽悠人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倉鼠生小老鼠了接下來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