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57883989513

    治療性殺菌劑,是指病菌侵入作物後或作物發病後,施用的殺菌劑能滲入到作物體內或被作物吸收並在體內傳導,對病菌直接產生作用或影響植物代謝,殺滅或抑制病菌的致病過程,清除病害或減輕病害。這類殺菌劑稱為治療性殺菌劑,殺菌專性強,治療效果好,但易使致病菌產生抗藥性。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先在作物表面上施藥,防止病菌入侵,起到保護作用,這類殺菌劑稱為保護性殺菌劑。這類殺菌劑使用後,能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層透氣、透水、透光的緻密性保護藥膜,這層保護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發和入侵,從而達到殺菌防病的效果。這類殺菌劑殺菌譜廣,兼治性強,不易使病菌產生抗藥性。在植物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在病害發生之前應使用保護性殺菌劑進行預防保護,防止病菌侵染,在使用保護性殺菌劑的過程中,要注意它的持效期,因為幾乎所有保護性殺菌劑的持效期為7~10天,所以要定期噴藥保護,防止病菌乘機入侵。若病菌已侵染或已發病,則應使用內吸性殺菌劑殺菌治療。植保方針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所以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根據預測預報,以保護性殺菌劑為主進行預防保護。

  • 2 # 菜刀砍螞蟻

    治療性殺菌劑一般是指用於作物發病初期或中前期,應用的非保護作用的藥劑。此時,已經可以明確病害為菌源感染造成,甚至可以確定是什麼病的情況下應用。因為此時用藥的目的是殺滅菌源,控制發病趨勢,減輕發病症狀,降低危害程度,所以,此時用藥不同以往,有嚴格的使用規則。

    1、選用專用藥

    因為以治病為目的,所以要選用專藥。不能在石用廣譜型多位點的防護劑,如石硫合劑、多菌靈等。例如,對白粉病發病初期,應使用粉莠寧較好,而不能用石硫合劑。

    2、注意配置濃度

    在使用農藥時一般都會對農藥進行稀釋,有大部分農藥需進行二次稀釋,這就讓我們瞭解到,在稀釋農藥時一定要注意合理配置濃度。不管是稀釋的濃度大或是小,都不能使藥效最好的發揮出來。精準配製使用濃度,確保藥效有效發揮。

    3、要確保選準噴施時間

    不管噴藥的時間或早或晚都會影響藥效,不同的病害噴施農藥的時間也不同,通常殺菌劑的用藥時間均應掌握在發病前(保護用藥)或發病初期(防患於未然)為佳。在作物發病的中後期用藥效果嚴重下降,甚至會加重病害發生程度。

    4、掌握用藥次數

    殺菌劑的噴藥次數主要是根據藥劑殘效期的長短和氣象條件來確定。一般每隔10~15天噴一次,共噴2~3次。遇特殊情況,如施藥後遇雨,應及時補噴一次。 提高用藥質量:殺菌劑的噴藥質量包括用藥數量和噴藥質量。

    5、用藥數量要適宜

    用藥過多一方面會增大成本,另一方面還極易造成藥害。而用藥過少則無法達到用藥目的。用藥質量要講究,噴藥時要求霧點細密,噴藥均勻,要噴遍植株莖幹和葉片正反面,力求做到不漏噴。

    6、嚴格防止藥害

    殺菌劑藥害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水溶性較強的藥劑容易發生藥害;另外,不同作物對藥劑的敏感性也不同。第三高溫、空氣乾燥時用藥易產生藥害;風天、雨天用藥易降低使用效果。

    7、謹慎藥物混用

    殺菌劑不少為鹼性農藥,故不能與遇鹼性物質易分解失效的殺蟲劑混用,如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呈鹼性不能和1605、樂果、敵敵畏等混合使用,否則會造成效果不良。

    8、注意規避抗藥性

    使用殺菌劑也存在作物病害的抗藥性問題,長期使用單一的藥劑(主要是內吸殺菌劑),就會導致病原物產生抗藥性,即使多次重複用藥也無濟於事,甚至變本加厲。為規避病害抗藥性,要科學選用農藥的基礎上,切實做好不同型別的藥劑的交替(輪換)使用,或復配劑使用,嚴禁長期單獨使用一種農藥。

    9、要與作物的水肥控制相結合

    作物病害的發生,除了與菌源數量、作物品種、栽培技術有關以外,還與環境因素、水肥控制有關。

    例如,黃瓜霜黴病發生就與夜間溫度、空氣溼度和肥水條件密切相關。這種情況下,除合理用藥以外,還要降溫、控溼、通風等綜合治理,方能取得較好效果。

    如有不當,敬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73年陰曆三月初十戌時生人命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