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間經方郎中

    中醫的寒熱指的是溫度嗎,乾溼指的是水的含量?中醫指的寒熱都是患者的自我感覺,當然需要鑑別真寒假熱現象,需要醫生透過觀察鑑別寒熱本質。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面板,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面板,熱在骨髓也。乾溼也就是習慣稱為燥溼,燥泛指津液的匱乏,不一定都是水的關係,比如水溼重的患者也會感覺口乾舌燥,是津液匱乏導致的,消渴,喝水不解渴,水溼與津液是本質不同的物質。溼,水飲,痰,泛指病理產物。中醫四診的本質是收集患者自我感覺,人體患病,自體有排邪本能,當病邪強,超過自體排邪能力,那麼人體就發出求救訊號了,這個求救訊號就是表現的症狀,也是患者感覺的痛苦,這個求救訊號就是疾病的語言,告訴醫生需要幫助了,醫生識別這種語言,再採取措施去幫助人體排邪。這就是治病,如果不能識別人體的求救語言,那麼治病就是大海撈針了,有時幫倒忙。

  • 2 # 郭偉峰23

    風、寒、暑、溼、燥、火,本是指四時的正常氣候,統稱“六氣”。在異常的情況下,如氣候突變,太過或不及,就成為外感病的致病因素,統稱為“六淫病邪”。六淫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如夏季多暑病,冬季多寒病。但由於氣候變化的複雜性,以及人體的個體差異,雖在同一季節裡,也可感受不同的病邪而發生不同的疾病。其中寒邪為冬令常見病因,但也可在其它季節引起疾病。如盛夏貪良,寒邪即可侵襲人而發病,即前人所謂“陰暑”或“夏日傷寒”之類。寒主收引,其性凝滯。所謂“主收引”,是指寒邪入侵而致的筋脈攣縮,伸屈困難。所謂“性凝滯”,是指凝結、遲滯之義。如寒邪襲表,腠理閉塞,衛氣阻遏於表,營陰滯澀,從而出現形寒無汗,頭痛身熱等症候。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常出現脘腹冷痛,四肢厥冷,大便清稀,完谷不化等陰寒內盛,陽氣受損的症候。溼是夏秋之交的主氣。溼病多由氣候潮溼,或涉水淋雨,居處潮溼等,致溼邪侵襲人體引起。溼為陰邪,易遏氣機,進而傷陽。犯上則阻遏清陽,頭重昏脹,眩暈耳鳴;困中則壅阻脾胃,見胸悶嘔惡,脘腹脹滿。溼性粘膩凝滯,重濁下趨,病情纏綿,病程較久。“重”是指溼病多有沉重感,如頭重如裹,肢體沉重等。“濁”是指排洩液的混濁狀態,如小便混濁,大便稀溏,痢下粘稠,婦女帶下稠濁等。“下趨”是指溼邪為病,常以下部症明顯,如下肢浮腫,小腿潰瘍,膝踝關節腫痛等。溼熱蘊結胸膈,上蒸於口,可見口舌生瘡、糜爛,或口乾、口苦等。溼熱鬱結於肝膽,膽汁泛溢肌膚者,可發為黃疸。溼熱阻滯於大腸,清濁不分,可出現洩瀉與痢疾。溼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者,可出現淋、濁、尿血。溼熱損傷衝、任,失於固攝,女子可見赤白帶下。溼熱浸淫肌膚,可以出現多種面板病,如疥瘡、體癬、天皰瘡、癮疹、黃水瘡等。六淫傷人致病與人體正氣的強弱有關。六淫致病有四個特點:①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如春主風,夏主暑,長夏主溼,秋主燥,冬主寒。②有陰陽不同的屬性,如風、暑、燥、火屬陽;溼與寒屬陰。③風為百病之長,故有風寒、風熱、風燥、風溼等。風為百病之始,許多外感時病,在起病時常有頭痛、惡寒、發熱等風邪傷衛的症狀。④火為溫病、暑病、熱病等進一步轉化而來。而且寒、暑、燥、溼、風等證候,鬱久不散,皆可轉為火證,故前人有“五氣皆從火化”的說法。

  • 3 # 純鈞LHGR

    中醫所說的寒熱有兩個方面,但並非指溫度。

    寒熱的一種解釋,是機體的病理表現。如因陽氣衰弱,陰氣過盛而導致身體機能與代謝活動衰退,抵抗力減弱,這就是寒;反之陰氣衰弱、陽氣過盛的表現則為熱。換句話說,這裡的寒熱是指症狀而言的。

    再有一種解釋,是六淫辯證裡的寒熱。寒為陰邪,易傷人之陽氣,其性凝滯,則氣血不通;熱為陽邪,耗氣傷津,損傷脈絡。

    只因人對寒熱證的反應,與身處自然界寒熱環境相似,因此以寒熱為名,但實際上中醫說的寒熱與溫度無關。

    同樣的,幹、溼也不是指水分含量,而是指變化趨勢。燥者燒液煉津,溼者抑制氣機,當人體出現這些病理情況,也與身處同類自然環境的反應相似,故名。

    所以,可以簡單理解為,中醫所說的寒、熱、幹、溼不是指寒、熱、幹、溼本身,而是機體對寒、熱、幹、溼的產生表現,是“反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遊戲機用久了,打遊戲的時候會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