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驛講面試
-
2 # 伴你上岸的孟胖
我來回答一下吧,天賦+練習。
首先,就是對於材料的理解,有些人是有天賦的,他能看得到材料表面的內容,更能看得到材料深層次的邏輯,雖然說我認為經過一些訓練,我們也會有所提高,但是不得不承認,確實有人是有天賦的。
第二,就是我們很多人都在講的要去練習,但是這裡,我要來說一點,做題,先要知道題目讓我們做什麼,他的要求是什麼?最近的授課交流中,發現很多小夥伴就是抱著大概齊的思路在學申論,然後就會出現,我的答案和給出的參考答案差不多啊,為啥我的分數就不高的疑惑?你的答案,僅僅是你以為的,和題幹中的要求不相符,怎麼給你分,大方向差不多,細節要求都沒有滿足。所以學申論前提就是你知道人家讓你幹啥。
具體做題要去總結,要去思考,要去體會。尤其要去和政府實際做的相結合,最近在做十四五的規劃解讀,查了好多的素材,發現其實很多時候,很多東西,政府說的很清楚的,只不過我們沒有接觸過,沒有這種政府的思維。
第三,就要談方式方法,你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申論的方式方法,其實申論培訓中,很多時候老師都是愛的愛死了,恨的恨死了,沒辦法,因為做不到覆蓋所有人,我經常說,自學能力強的人聽個大概就行,他就能找到定位,找出方法,特別笨的娃娃就是跟著老師走,你的分數也不差,最忌諱的就是其實不咋的,還總覺得自己不孬的人,東施效顰,最後就渣渣了,學習本身就是因人而異的,別人的思路可以借鑑,但是照搬照抄真的不可取!
結合自身例子說說自己是如何複習申論考試的吧。
我是以應屆生身份參加的本省的公務員考試。在我考的時候實際上報班學習還沒有像現在那麼盛行,一來因為報名費用比較貴,二來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效果,三來報考公務員的人還是比較少的,由於周圍沒有可以請教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我自己摸索的。
我是大三下學期開始準備複習的,因為對公考基本一竅不通,我首先買了市面上公務員考試的最基本的兩本書,一本行測,一本申論。行測暫且不提,著重說說申論。剛開始看申論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會有那種枯燥、難懂的感覺,每篇文章篇幅太大,敘述講解答題技巧文字太多,我基本上看不進去,但是看介紹申論基本答題方式和技巧的這本書,讓我瞭解了申論的題型和答題內容,要問其他心得,基本沒有,就好像有一層窗戶紙沒有捅破,我看不懂精髓內容。
為了解決申論這個大塊內容,我就想到要是有老師講會不會好點,就去網頁搜有沒有培訓影片,最後找到了一個培訓機構錄的申論影片,哪個培訓機構我就不細說了,當時是大四上學期,整個一個學期我都在看公考的東西,行測申論交叉看,因為剛接觸申論這門考試,我看影片的時候特別慢,一集一集聽,影片裡提到的答題本我也都打印出來了,跟著講課的節奏一起做,影片裡提到的答題方法我也都背了下來。
到了大四下學期,感覺出來周圍氛圍有變化了,看公考書的人多了起來,我也有了緊迫感,因為省考是四五月份,過年之後滿打滿算也就兩三個月,開學之後我就開始磕本省真題,近十年的省考申論真題我是一套一套按照時間要求作答的,作答之後再跟答案進行對比,看看每一道題是否缺少採分點,語言是否簡潔明瞭,再學習答案裡的答題方式和語言。記得當時為了寫好申論大作文,每次在食堂吃飯我都坐在電視機前面的座位吃飯,因為電視永遠在播的都是新聞頻道。現在回頭想想,那個時候寫材料真的挺費勁的,不像現在官方語言用的滾瓜爛熟,因為從事機關黨務工作已經近七年。
省考成績出來之後,申論打了75分,我很開心,覺得死磕申論還是有用的,因為如果沒有申論成績,我不會甩對手十分,也不會順利的考上。後來又陸續參加了兩次省考,每次考試之前都會回顧一下之前學過的申論要點內容,成績基本都在75分以上,我想這與我上大學時候學申論基礎有很大關係,16年我參考了本地區的遴選,申論自然也成為了我的拉分項。
其實也許會有人說75分不見得多高,80分以上也大有人在,但是我覺得不是所有人都是考試大神,想PK掉大部分選手是夠用了,想考更高級別的部門,那就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專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