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洋洋愛上美食

    清代皇帝的龍袍屬於吉服範疇,比朝服、袞服等禮服略次一等,平時較多穿著。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

    清代龍袍服制,所謂龍袍指的是吉服袍。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很多人對龍袍的理解有誤,有些人認為凡是有龍的都叫龍袍,還有些人把龍袍誤認為是朝服。以清代而言,龍袍(吉服袍)與朝服區別是很大的,無論是樣式還是穿著場合。

    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象徵著高貴,在皇室建築、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繡有九條龍。從實物來看,前後只有八條龍,與文字記載不符,缺一條龍。有人認為還有一條龍是皇帝本身。其實這條龍客觀存在著,只是被繡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另外,龍袍的下襬,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 2 # 陳悅漫步海邊

    現代人所說的清代皇帝的龍袍,大多指的是那種明黃色、衣服上都是龍圖案的清代帝王服裝,而更具清代的典章制度,其實有兩類服裝符合現代人對於龍袍的想象,一類是朝服,或稱朝袍;另一類就是龍袍,都屬於是清代帝王的禮服,下面對這兩類服裝做個扼要的介紹,供參考。

    朝服(朝袍)

    是清代帝王最正式的禮服,可以用西方的大禮服來比擬之,用於皇帝出席登極、御殿、冊封、頒詔受賀、元旦、冬至、立春、萬壽以及到太廟行李,祭祀天地日月等重大禮儀活動時穿著。

    朝服分為三種形式,即冬季兩種、夏季一種。冬季的朝服一種是緞面、帶有貂皮等毛皮夾裡的,一種是不帶毛皮夾裡。夏朝服則是採用更輕薄的布料製做。

    (冬朝服)

    (帶有貂皮夾裡的冬朝服)

    (夏朝服)

    在具體的式樣上,冬、夏朝服類似,其主圖都是龍,輔之以十二章圖案:朝服的前胸、後背、兩肩各有一條金色的坐龍(稱為正龍),要帷處繡五條金色行龍,衣衽處一條坐龍,襞積處(衣服向下擺過度處)十八條團龍(前後各九條),裳正處(下襬)兩條坐龍、四條行龍(前後各一條坐龍居中,兩條行龍分列左右),袖口兩條坐龍(左右袖口各一),披領上兩條行龍。在接近朝服下方,繡八寶江海山水。除此外,在朝服上裝飾十二章圖案。

    (朝日使用的紅色朝服)

    (月白色朝服)

    (藍色朝服)

    在具體的顏色上。平時主要用明黃色朝服,,祭天、祭谷時用藍色朝服,朝日用紅色朝服,夕月用月白色朝服。

    龍袍

    龍袍屬於吉服,可以襯在袞服內穿著,也可以單獨穿著,主要用在禮儀活動上當作簡易禮服,相比起朝服,更便於穿著,也更生活化。

    (龍袍圖式)

    清代帝王的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有藍色、絳色等顏色。繡九條金龍,夾雜點綴五色祥雲、十二章,下襬處繡八寶立水。

  • 3 # 八弓塬

    龍袍,作為中國古代帝王上朝穿的正裝,不僅要華美,上面的圖案更是有相當大的講究,而且還有相當大的喻意。

    在反映明、清宮廷生活的歷史劇中,我們看到皇帝穿的龍袍通常都是黃色的,龍袍上面都繡有飛龍的圖案。其實,皇帝龍袍上不僅有龍,還繪繡著其它十一種圖案呢!

    它們是:日、月、星辰、山、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這十一個圖案,再包括"龍"在內統稱為"十二章",繪繡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

    史載,東漢初,章服制度確立,從此以後直到明清,十二章紋作為帝王百官的服飾紋樣,一直延用了近兩千年,只是十二章位置、色彩略有變化。

    十二章紋發展數千年,每一章紋飾都有取義,比如:

    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徵著帝王皇恩浩蕩,普照四方。

    山,代表著穩重性格,像徵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龍,是一種神獸,象徵帝王們善於審時度勢她處理國家大事和對人民的教誨。

    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江的為人處世有多虛偽?為什麼有些梁山好漢甘願受其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