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辣戰爭

    1942年9月14日,德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區,和蘇軍展開殘酷的巷戰。德軍的巷戰戰術是,步兵、工程兵、炮兵和空軍密切配合,聯合作戰,和蘇軍逐條街道,每座建築反覆爭奪。

    由於德軍在火炮和空軍方面佔據明顯優勢,炮擊和空襲給蘇軍重大殺傷,為了躲避德軍炮擊和空襲,蘇軍採用貼身緊逼的戰術,將己方計程車兵儘量前沿部署,貼近德軍,讓士兵保持和德軍在手榴彈的射程之內,使得德軍的炮兵和空襲難以發揮優勢。

    在蘇軍頑強阻擊下,德軍進展異常緩慢,每天只能以米為單位向前推進,雙方均傷亡巨大。

    蘇軍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戰場上平均存活時間只有一天,軍官平均存活時間只有三天,可見巷戰之殘酷和激烈程度。

    雙方爭奪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建築,甚至在每一家每一戶進行戰鬥,反覆爭奪,寸步不讓。戰鬥中德軍官兵甚至開玩笑說:即使你拿下了廚房,還得繼續攻佔客廳!

    雙方激戰到11月11日,德軍佔領了斯大林格勒80%的市區,巨大的傷亡使得德軍再也無力攻擊,被迫轉入休整。

    但是朱可夫集結了足夠的兵力進行反攻,一下將德軍第六集團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最後一舉將其全殲。

  • 2 # 雛菊西瓜Peterpan

    列寧格勒戰役“敵我態勢圖”。

    關於,那次最能體現“戰鬥民族”精神意志的戰役眾說紛紜,有的說“斯大林格勒”戰役城市攻防戰的血腥、有的說是“庫爾斯克的坦克大會戰”、還有“莫斯科會戰”的紅腸(現在去莫斯科旅遊,中文路標就寫的“紅腸”)閱兵……。

    而我個人則認為是“列寧格勒戰役”,這個戰役名望雖然不如前面所說的那些大戰役響亮,但是這次戰役卻是“近現代史”以來:圍困時間最久、破壞性最強、軍民傷亡第二多的城市保衛戰!(最多的是基輔戰役)整個戰役從1941年9月9日到1944年1月27日圍困解除,在長達900天的圍困當中列寧格勒軍民傷亡超過了150萬,城市居民處於極度的食品短缺狀態,特別是1942年1,2月每天都有7000–10000人被餓死。

    圖片上蘇軍戰士吃的東西就是著名的“黑列巴”。

    配料正常的黑列巴採用:全小麥、燕麥、黑麥……等穀物粉經過發酵後烤制而成,但是!凡是吃過此物的華人普遍認為沒有“窩窩頭”好吃。而“列寧格勒戰役”裡面的黑列巴比這個還要次的多,裡面摻雜了很多草籽、穀物麩皮、植物秸稈、甚至50%的鋸末……就是這種東西圍困期間普通的市民每天就有配給125克,那麼125克是什麼概念?現在是夏季“青苞米”上市了,就是煮熟後半穗苞米粒所產生的熱量,一個人每天就靠這半穗苞米活著,其他食物一概沒有!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43年1月蘇軍打通了一條路陸路通道為止才略有緩解。

    戰爭期間鑄造廠的女工,由於是重體力和高溫作業,她們每天黑麵包的配給是700克、前線的戰士每天900克,考慮到冰天雪地外加2兩伏特加(可能是醫用酒精兌水),再也沒有其它了,想抽菸只有樹葉……。

    飢餓是人最痛苦的事情,食物攝取是維持身體活動、大腦思考的能量,正常人每天要攝取總量在3500–3800大卡熱量單位(種族不同),長期低於這個標準就是營養不良!而白種人士兵每天要在4500大卡以上才能維持體能,否則行動吃力、思維遲緩,而“列寧格勒戰役”的蘇軍戰士和普通市民每天僅200大卡–800大卡的熱量補充……並且還要維持市內工廠的生產,著名的PPS–43衝鋒槍就是在被全面圍困900天當中在列寧格勒設計並且生產的!直接運到了前線將士手裡,而前線這些戰士當中有很多還沒有發到新槍就餓死了。

    全面圍困戰當中倖存的兒童,由於飢餓、無人照料、缺乏禦寒服裝、鞋子……很多孩子因為這些原因 肌肉萎縮或者嚴重凍傷而截肢。

    所以,僅憑一邊忍飢挨餓、一邊還要對抗當時最先進的敵人,蘇軍和市民們仍然挺住了900天,後來1月27日列寧格勒解放的這一天,被俄羅斯聯邦政府授予了“俄羅斯軍人榮譽日”,也更加證明了“列寧格勒戰役”才能最能體現“戰鬥民族”光榮的戰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蠍女與雙子男是怎麼“互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