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嫌仁

    之前提到過有關《阿甘正傳》的話題,這是那種讓你說不出什麼,也談不上非常喜歡的電影,因為時間線太長,線索、事件太多,會讓你有“匆匆”和“爆米花”的觀感。

    閉上眼睛,回憶《阿甘正傳》,我會想起捕蝦達人布巴一邊擦地一邊嘮叨蝦子的做法,想起小珍妮和泰勒上尉的那句“run Forrester run”,想起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的接見,想起阿甘又見泰勒上尉激動的跳進河裡遊向岸邊,想起嬉皮士運動上阿甘沒有被同期傳出的演講,想起珍妮與阿甘的分別,想起阿甘的奔跑和人們的跟隨,想起海利喬奧斯蒙德扮演的阿甘的兒子在校車外跟女司機的對話,想起阿甘送兒子上校車後獨坐在那裡的身影(全片最有意境的鏡頭,有沒有)…………。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很多,每一個細節都是一段時間線和一次歷史事件,儘管導演羅伯特贊米基斯已經很用力地處理,仍然覺得“太滿了”。而讀小說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看小說與看電影在資訊接受上、觀感體驗上有很大不同,前者有一個想象和消化的過程,可以自己控制節奏,掌握進度。而電影,則由不得你。

    這就會出現什麼問題,如果你是先看的電影,影片本身的質素和水準夠成色,通常你都沒有慾望再去看原著小說;如果你先看了小說,因為非常喜歡,通常都會有願望去看改編的電影,因為你好奇,這個小說用影像呈現出來是個什麼樣子。相信我,後面這種情況,大多都是失望,因為閱讀過程,你已經用想象把情節、畫面、情感細細密密梳理過一萬遍。

    當然,凡事無絕對,舉例說,馬里奧普佐的《教父》和餘華的《活著》,就不存在這個問題。原著棒,電影改編甚至超越了原著。

    那個年代的閱讀氛圍,跟如今好像區別不大,一直都是我們國家文化建設的一個軟肋,人們好像都無暇看書。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部好電影拍出後,引起巨大反響,包裝精美的原著小說很快會在各類書店出現,《阿甘正傳》不例外,典型的還有《辛德勒的名單》《秋日傳奇》(《燃情歲月》)《英國病人》《馬語者》等等。當時沒有閱讀習慣,有點兒錢都用來買電影光碟了,但每本書都有機會接觸到,途徑都是同學那裡。

    翻看過《阿甘正傳》,負責任地說,雖然拿小說跟電影比並不科學,但基於我上面陳述的原因,電影一定好過小說,先入為主了,而且電影呈現過於用力,讓我對小說幾乎毫無興趣。翻翻了之。

    在印象深刻的這些電影與原著中,以先看電影為例,唯一征服我,讓我以巨大興趣看完原著獲得巨大滿足的是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馬語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最後,你沒看錯,《馬語者》劇照裡的與羅伯特雷德福坐在一起的扮演小姑娘格蕾絲的,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斯嘉麗約翰遜。電影、小說都不錯。

    晚安,朋友們。

  • 2 # 睡了麼

    那個年代的閱讀氛圍,跟如今好像區別不大,一直都是我們國家文化建設的一個軟肋,人們好像都無暇看書。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部好電影拍出後,引起巨大反響,包裝精美的原著小說很快會在各類書店出現,《阿甘正傳》不例外,典型的還有《辛德勒的名單》《秋日傳奇》(《燃情歲月》)《英國病人》《馬語者》等等。當時沒有閱讀習慣,有點兒錢都用來買電影光碟了,但每本書都有機會接觸到,途徑都是同學那裡。

    閉上眼睛,回憶《阿甘正傳》,我會想起捕蝦達人布巴一邊擦地一邊嘮叨蝦子的做法,想起小珍妮和泰勒上尉的那句“run Forrester run”,想起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的接見,想起阿甘又見泰勒上尉激動的跳進河裡遊向岸邊,想起嬉皮士運動上阿甘沒有被同期傳出的演講,想起珍妮與阿甘的分別,想起阿甘的奔跑和人們的跟隨,想起海利喬奧斯蒙德扮演的阿甘的兒子在校車外跟女司機的對話,想起阿甘送兒子上校車後獨坐在那裡的身影(全片最有意境的鏡頭,有沒有)…………。

    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很多,每一個細節都是一段時間線和一次歷史事件,儘管導演羅伯特贊米基斯已經很用力地處理,仍然覺得“太滿了”。而讀小說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在以上我的精彩的分享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我的真實想法與觀點,同時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於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盈瑩跟劉曉彤能力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