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方歷史觀
-
2 # 天馬雲影
一般公務有文書,帶官府印章
普通人有舉薦書信,手喻
和尚有度牒
軍權者有虎符
欽差有上方寶劍
另各品官員秀才員外等有衣帽嚴格區別
婦女未婚髮式有別
-
3 # 官人猴賽雷
古代老百姓幾乎碰不上非要證明自己身份的事兒,如果有需要,憑書信或信物辦理即可,沒有國家統一發行的身份證明。但官員因為身份特殊,就必須持有國家統一製作的“身份證”,才能確認身份,享受特權。 唐朝時,魚符是證明官員身份的符信,其來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調動軍隊用的虎符。 清代又有“腰牌”一說,即系在腰間作為出入通行證使用的牌子。 另外,由於古代的僧人道士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的特權,如免稅等,因此他們也需要有身份證明。他們的身份證就是“度牒”。度牒是僧道出家時,由官府頒發的憑證。
-
4 # 蘑菇雅說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有很多人可能認為,在古代是沒有身份證明這種東西的,但有一個例子就足以證明古人是很早就有身份證明了。還記得商鞅的下場嗎?商鞅變法後,貴族產生不滿,其後誅殺商鞅,商鞅隨後出逃,但是在夜晚投宿的時候,因沒有自己所定下的憑證,導致店家不收留,最終被抓。
特殊群體他們的身份證在古代,需要身份證明的,往往是一些需要流動的特殊群體,比如僧侶就遊方掛單,就需要度牒,《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沒經過一個國家,就要拿著度牒去通關,度牒就是他們的身份證。度牒在唐代成為祠部牒,上面詳細記載了僧侶的籍貫、俗名、年齡,所屬寺院等資訊。
除度牒外,囚犯這一特殊群體,也需要特殊的身份證明——刺字,在臉上刺字是古代懲罰凡人的一種方式,也稱“黥刑”或“墨刑”,秦末漢初的名將英布,因為受過黥刑,所以又叫黥布。
除了他們,官員也會有自己的身份證。古代的身份證式樣很豐富,像虎符、免符、魚符、龜符、龍符、麟府、牙牌、腰牌等。其中魚符最典型、使用時間長。一般就是姓名、官職兩項再詳細一點就是加上單位。
明朝的身份證明代官員則用“牙牌”來證明自己的身份,牙牌的材質有獸骨、象牙、木材等,形狀如笏板一樣細長,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職務、履歷和所屬衙門,已經接近於現代的身份證。明代“牙牌”不再僅限於官員使用,而是慢慢向社會擴散推廣了,社會上的一些嫌貴也開始持有“牙牌”、“腰牌”等。
清朝的身份證清代官員的身份證明主要體現在帽子上的帽珠,帽珠的材質有寶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屬等,官階不同,帽珠的材質也不同,一品大員,帽珠為大紅頂子;秀才帽珠為銅質頂子;普通百姓冒上無頂,就只能用綢緞打一個帽結。有些富商為了抬高身份,便花錢捐頂,於是有了“紅頂商人”這一稱呼。
回覆列表
身份證對於我們現在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日常出行訂車票、訂酒店等等,都需要有身份證。而身份證這種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也並非是現代的產物,古代的時候就存在。
在古代,身份證主要是用於“有身份的人”身上,就是政府官員那種。畢竟政府官員平常出入官府或者去外地公幹之類的,都需要有這個身份證明,以防假冒。如隋唐時期的“魚符”、宋朝時期的“腰牌”等等,都是用一些木頭或者金屬之類材料進行製作的一種“身份證”,上面寫著持有人是什麼身份,以及官職、所屬機構之類的資訊。
當然,身份證這種東西除了主要是官員持有,古代歷史上普通百姓也曾有過,如在戰國時期,商鞅在變法的時候,就曾弄了個叫“照身帖”的東西,就是把竹片打磨光滑,在上面刻上持有人的頭像、姓名等資訊,方便查驗,讓百姓也持有這個身份證,以證明本國成員的身份,要是沒有,就是黑戶,就要被處理。
而古代,因為交通的不發達,百姓也很少出遠門,若是出遠門的話,也是有身份證明的,有一些類似現在護照這樣的文書,如“路引”、“通關文牒”這樣的書面證明,以方便路上的查驗,在《西遊記》中就有關於通關文書的記載,唐僧在途中經過一些國家的時候,就會出示通關文書,來表明身份。
所以,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身份證都是很重要的東西,沒有這種身份證明,那麼可以說是“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