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兒童觀察員佳霖

    【佳霖家庭教育】這不矛盾,自由不是“解放”,只有在規則的前提下才能擁有自由。而規則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沒有規則是不安全的。執行規則一定很難,這就需要嚴格要求,最終才能獲得自由。

    比如一個國家需要法律(規則),如果沒有法律,到處殺人放火,釋放原始天性,這不安全,不安全也就沒有自由可言。大家都需要遵守法律(平等),不遵守法律的就是要嚴格要求,達到最後能夠執行,這背後是的課題“愛”,只有愛和尊重才能改變一個人。最終助其得到“自由”。

    以上是"自由"和“嚴厲”的關係。

  • 2 # 自然迴圈我安然

    根據自己女兒、周圍孩子以及教育典型,我認為最好的是規則之內給自由,規則之外嚴要求。

    怎麼理解呢?就是說我們大人先得想清楚,自己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然後根據自己孩子的脾性、興趣對孩子因材施教地制定原則,然後就是堅定執行了。牽扯到原則的,必須嚴要求,其他的,則給孩子充分自由。

    舉個例子,我希望我女兒將來內心獨立、有主見,雖然現在她才一歲兩個月。從她7、8個月開始吃麵條,我就讓她自己用手抓著吃,稀飯之類的自己吃不了的我會給她喂。

    現在,她可以自己用勺子、叉子了,準備好飯之後,她吃什麼不吃什麼,一般我不會干涉,但我的原則就是不能亂扔,不吃的放餐盤我最後收拾。有過正面管教,有過訓斥,總之現在吃飯基本不會亂扔了。

    再比如,穿衣服、鞋子的自由我是給孩子的,想穿什麼她自己選,我只負責提供選擇。

    還有,走路摔倒了我基本不會去扶,我只會遠遠地鼓勵她。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從父母對孩子的響應程度和要求程度兩個維度將養育風格分為四種。

    高要求高迴應的權威型

    高要求低迴應的專斷型

    低要求高迴應的放縱型

    低要求低迴應的忽視型

    很好地解釋了給孩子自由與嚴格要求之間的關係,這四種中,只有第一種“高要求但溫暖人心的教育風格”,也就是權威型父母是可取的,因為這種方式才會培養出有同理心、高自尊、高成就感的孩子。

    也就是說,父母要既能給孩子情緒和情感上的支援,也能給孩子的言行以要求。

    我們一直在說親子關係,親子是前提,孩子和父母之間有感情互通、沒有隔閡。這時候父母對孩子嚴要求並不會造成心理傷害,相反這種嚴要求是培養一個孩子韌性、抗挫折能力的關鍵。

    我們人的本性是畏難的,是懶惰的,孩子就更是了,如果沒有父母嚴格要求的他律,遇到困難孩子很容易放棄。

    有的家長說,我孩子剛開始很喜歡畫畫,可學了一年就就不想學了,說是沒意思。這個時候你就必須幫孩子分析,是他真的對畫畫不感興趣,還是他遇到了挫折、畫畫沒有進步,感覺到沮喪和無力了,如果是後者,我們就要幫孩子一起分解困難,一步步克服,堅持下去。

    這時候如果放任孩子自由,就相當於放任孩子畏難、逃避了,對他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到一個名詞,心理免疫力。就是我遇到困難了,克服了,下次再遇到類似問題,我就有免疫力了,不再害怕和逃避,有信心解決了。

    所以我認為,對孩子自己的個性化選擇給自由,學習上必須要嚴格要求。當然,嚴格過程儘量避免辱罵、毆打孩子,要給孩子愛的基礎之上的嚴要求。

    前兩天,我剛好寫過這個主題的文章,分享出來,希望給大家以參考。《樂嘉送女兒進少林寺學習:同為虎爸虎媽,為什麼結果差別那麼大》

  • 3 # 中藥丸088

    在孩子還沒有善惡觀還是需要父母去引導的,不能一味順從。而對待孩子父母也需要耐心理解孩子,不能過分嚴格要求孩子。

  • 4 # 定過羅定

    隨意會令他保持野性,也會令他毀滅,所以,孩子一定要教育,人生道理要時時談,而不是天天談。要是對孩子諸多限制,他長大了對他和家人都不好。家長過分關心,過分干預孩子,也會毀了孩子。

  • 5 # 秋山803

    因人而異!自律性強的孩子不需太嚴格,給他多點自由。自律性差的孩子剛必須給他嚴格的教育,合適地給他自由,一句話:讓孩子要平衡地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板黑印怎麼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