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化境老耄

    主要體現:

    1、王夫之求學嶽麓書院,師從吳道行,崇禎十一年(1638)肄業.在校期間,吳道行教以湖湘家學,傳授朱張之道,較早地影響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學統中的濟世救民的基本脈絡;

    2、回到家鄉衡陽潛心治學,在石船山下築草堂而居,人稱“湘西草堂”,在此撰寫了許多重要的學術著作.王夫之三十三歲以後就開始“棲伏林谷,隨地託跡”,甚至變姓名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

    明崇禎年間,王夫之求學嶽麓書院,師從吳道行,崇禎十一年(1638)肄業.在校期間,吳道行教以湖湘家學,傳授朱張之道,較早地影響了王夫之的思想,形成了王夫之湖湘學統中的濟世救民的基本脈絡.明亡後,清順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陽舉兵抗清,阻擊清軍南下,戰敗退肇慶,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至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沒,式耜殉難,乃決心隱遁.輾轉湘西以及郴、永、漣、邵間,竄身瑤洞,伏處深山,後回到家鄉衡陽潛心治學,在石船山下築草堂而居,人稱“湘西草堂”,在此撰寫了許多重要的學術著作.王夫之三十三歲以後就開始“棲伏林谷,隨地託跡”,甚至變姓名為徭人以避世,直到他死去.刻苦研究,勤懇著述,垂四十年,得“完發以終”,始終未剃髮.這是一個孤高耿介的人,是中國知識分子中稀有的人物,王夫之學問淵博,對天文、曆法、數學、地理學等均有研究,尤精於經學、史學、文學.哲學上總結並發展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讀四書大全說》卷十),以為“氣”是物質實體,而“理”則為客觀規律.又以“絪蘊生化”來說明“氣”變化日新的辯證性質,認為“陰陽各成其象,則相為對,剛柔、寒溫、生殺,必相反而相為仇”.強調“天下惟器而已矣”,“無其器則無其道”(《周易外傳》卷五).由“道器”關係建立其歷史進化論,反對保守退化思想.又認為“習成而性與成”,人性隨環境習俗而變化,所以“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而教育要“養其習於蒙童”.在知行關係上,強調行是知的基礎,反對陸王“以知為行”及禪學家“知有是事便休”觀點.政治上反對豪強大地主,認為“大賈富民”是“國之司命”,農工商業都能生產財富.文學方面,善詩文,工詞曲.所作《詩繹》、《夕堂永日緒論》,論詩多獨到見解.所著經後人編為《船山遺書》.其一生堅持愛國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戰鬥精神,至死不渝.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大全說》、《張子正蒙注》、《思錄內外篇》、《黃書》、《噩夢》等.墨跡傳世稀少. 《大雲山歌》書風神清氣舒,可謂難得珍品.明代的思想,是對歷代思想的一次大綜合.明代學者們對以往思想界,指摘弊病,有的很中肯.王夫之的思想,尤其在歷史觀和政治思想方面,大都表現在他的《讀通鑑論》和《宋論》兩部書裡.《讀通鑑論》有三十卷,《宋論》有十五卷.據王夫之的兒子王敔在《姜齋公行述》的說法,王夫之-末年作《讀通鑑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以上下古今興亡得失之故,製作輕重之原.諸種卷帙繁重,皆楷書手錄.貧無書籍紙筆,多假之故人門生,書成因以授之;其藏於家與子孫言者,無幾焉.由此可看出這些書的寫作過程是非常艱苦的王夫之一生著書320卷,錄於《四庫》的有:《周易稗疏》、《考異》、《尚書稗疏》、《詩稗疏》、《春秋稗疏》等.嶽麓書院建船山專祠,以紀念這位不朽的大師王夫之在康熙二十八年(1690)其自題墓石中說“有明遺臣行人王夫之……自為銘曰:抱劉越石之孤憤而命無從致,希張橫渠之正學而力不能企,幸全歸於茲丘,固銜恤以永世.’戊申紀元後三百年十有年月日男勒石”他特別告誡兒子說“墓石可不作,徇汝兄弟為之,止此不可增損一字.行狀原為請志銘而設,既有銘,不可贅作.若汝兄弟能老而好學,可不以譽我者毀我,數十年後,略紀以示後人可耳,勿庸問世也.背此者自昧其心. 己巳九月朔書授攽” 王夫之在自己墓誌銘中說的“戊申紀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洪武元年,即明朝開國的時間.並且特別強調“墓石可不作”,如果作,則“不可增損一字”,“背此者自昧其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懷孕第一個月還沒來月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