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中人

    那要好好教育,不要讓小孩養成窩裡橫的習慣,小孩進入社會後肯定會受欺負,他外面被欺負了,後來後把氣撒在你們身上,想想可以嗎?

    對待小孩的這種情況,建議給小孩獎勵,你告訴他,外面誰欺負你了你一定要還擊(還擊包括告老師或者直接打過去),還擊後我會買你喜歡的物品,一年下來小孩絕對會硬起來。

    看在路上那種男不男女不女的,真心為這個國家感到悲哀,現在的教育就是要讓小孩做綿羊,做聽話的綿羊,但學校教育還好只是一部分,家長一定要想辦法讓小孩強硬起來

  • 2 # 然規成長

    這應該就是“窩裡橫”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孩子很聰明,他心裡明白:在家人面前可以用撒嬌苦惱耍脾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在外人面前就不敢這樣了。

    日常生活中孩子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融入新環境時,交新朋友時難免遇到拒絕,心理自然會退縮和害怕。這時家人正確的引導,克服孩子內心的恐懼,就可以了。

    孩子“窩裡橫”並非本性,都是後天形成的,任何人在相對陌生的環境裡,都需要適應的過程,孩子更是如此。

    人類的本性就是如此:越安全的環境越沒有恐慌,越容易無拘無束、顯露本性。一旦在陌生未知的環境裡,多少都會有些恐慌,於是就會有所收斂。大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他們之所以家裡家外會不一樣,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孩子而言,家是熟悉的、安全的,而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有危險的。"窩裡橫"的孩子真正害怕的是不敢面對陌生的世界,對他而言,越陌生越有危險。為了適應環境,他會隱藏真正的自己。

    想讓孩子在家,在外一個樣,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父母在家和在外的表現是否一樣

    家庭是父母的第一個學校,孩子的很多習慣和出事風格都來自家庭。

    父母是否在外溫文爾雅,知書達理,在家就像換一個人,肆無忌憚,隨意吵鬧。試想,孩子在這個情況下,怎麼能做到家裡家外一個樣呢?

    經常有人說,不要把壞脾氣留給家人,就是這個道理。

    不要溺愛孩子

    家長在家溺愛孩子,孩子說啥就是啥,不懂得最基本的禮貌和規則,對父母長輩態度蠻橫,在家裡“橫”行天下,出門在外,突然發現別人不安自己家人的態度對自己,孩子就會失落、不安、恐懼,不知如何去適從外面的環境,就會變的唯唯諾諾,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引導孩子去社交

    經常帶孩子去孩子多的地方玩,主動去交朋友,看到小朋友主動打招呼,主動參與他們的遊戲,多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們一塊玩。

    不要阻止孩子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很正常,不要不問青紅皂白就一頓吵罵。

    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情緒是與生俱來的,不要強加制止。學會理解和接納孩子。

    “窩裡橫”不怕,就怕父母任由孩子“窩裡橫”。

  • 3 # 一小時家長

    1、在學校並不是真的謹小慎微,膽小如鼠,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懂得“觀察環境”,特別是剛升入小學的一年級小朋友,在一個新環境下,他並不知道這裡的“底線”在哪裡?於是,孩子進入了觀察期,將自己真實的內心先隱藏了起來。

    2、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乏面對公開場合的經歷,直白的說,就是缺乏“鍛鍊”,沒有在多人的場合說話過,沒有在公開的場合展現自我過。這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畏縮”的心理。

    這些都是正常的。要學著去理解孩子,並且鼓勵他,並幫助孩子創造更多在公開場合展現自己的機會,而不是一謂的打壓他,甚至嘲笑他。

  • 4 # 家荷說

    家裡膽大,是因為大家的寵愛。

    孩子大了,也知道家裡人寵愛,在外面別人不會都寵愛。

    細心溝通,制定規則,嚴格執行。

  • 5 # 巷北over街南

    我弟弟平時在家就是這樣,主要是平時家長在家對孩子太寵溺了。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家長應該從教育抓起,從小要培育孩子多與人打交道,提高孩子的溝通與社交能力,讓孩子多在外面鍛鍊自己的膽量,因為孩子要全面健康發展,而不是單純的寵溺,這樣孩子會變得特別依賴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紅酒適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