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教育探微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個很炙熱的話題。我們也曾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做過不少探索和努力。特別是學校推行德育工作改革的幾年,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上花費了很大的心血,做了大量的工作。現在,跳出學校這個圈,站在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再回頭看曾經做過的工作,我依然覺得我們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一些做法的確是很有價值的,值得發揚和推廣,但也有不少工作是無效的,甚至是負效的。

    再次靜心思考學校文化這個話題,我突然發現,真正的學校文化,並不是我們曾經用大量文獻和筆墨所概括出來的那種文化。有人打了一個比方:“學校文化它是學校中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電梯門開啟,他是謙遜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他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繫上自己鬆了的鞋帶?他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這個比喻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有了這個比喻,我們再用所謂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環境文化等乾癟、空洞,甚至有點抽象的理論去逐層闡述都是多餘的。

    一個學校的文化,就是這個學校師生的工作學習狀態、生活態度、思維方式、行為規範和價值取向。學校文化更多時候是隱性的,但它確無處不在,處處都影響著師生的行為。我們說,班級要有班級的文化,但班級文化不僅僅只是教室的佈置、環境衛生,更多的是班級的管理機制、行為意識、價值取向、精神氣質;寢室要有寢室的文化,但不僅僅只是寢室的佈置、衛生和紀律,更多的是團結、和諧、和睦、互助、關愛;食堂要有食堂的文化,但不僅僅只是用餐紀律、環境衛生,更多的是健康意識、節儉意識、公共秩序意識。學校要有禮儀文化,但不僅僅只是師生見面問好,更多的是禮讓、謙虛、互信、支援、團結、友愛、互助。

    我們不否認環境的薰陶作用,但卻往往放大了這種作用,甚至在潛意識裡錯誤的認為,學校文化就是環境文化,把學校文化簡單的符號化了。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在學校環境建設方面我們投入巨資,費盡心機,挖空心思,環境的確優美了,該有的佈置都有了,該有的設施也有了,我們苦心斟酌推敲的,充滿理想和期待的字也上牆、上樓了。這一些有沒有教育作用,當然是有的,但作用真的有那麼大嗎?有多大?有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教育效果?校園中那些建築、圖雕、文字等等,有沒有起到應有的教育作用?如果沒有,或者說作用並不大,為什麼呢?實際上,我們只是把校園文化物化了,而沒有關注到人的本質。

    不論校園文化的內涵有多豐富,但其核心永遠都是“人的品德素養和行為意識。”當我們看到學生在優美的校園中言語粗俗,行為失範時,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失敗的;當我們看到學生在整潔的校園隨意丟棄垃圾時,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失敗的;當我們看到學生在潔白的牆壁上留下腳印,在掛圖、課桌上留下刻痕時,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失敗的;當我們看到教師在環境溫馨,設施齊全的辦公室昏昏欲睡,閒聊上網時,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失敗的;當我們的師生看到校徽、校旗不能肅然起敬,沒有歸屬感、自豪感、責任感,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失敗的;當我們的師生連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都說不清楚時,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失敗的;當我們開展了各種活動,但卻沒有挖掘、延伸和長期的堅持,沒有形成體系,只是為了開展活動而開展活動,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失敗的........。

    我們要看一所學校有沒有文化,不用去看校園各種建築、圖文、獎牌,也不用去深入瞭解,更不用去聽學校領導那一套有長沒短的彙報,只要用心去觀察這個學校師生的行為舉止,感受這個學校的氛圍氣息就能知道。 如果你能全身心的置身在一所學校一段時間,有文化的學校一定能讓你感受到一種奔湧著的、富有生命力的東西不斷撞擊著自己的心靈,使你感動、興奮、激越、升騰。

    一個學校可以沒有優越的設施條件,可以沒有豐富的教育資源,但不能沒有精神。有了一股精氣神,有了一種品格,有了一種氣質,學校就有真正有了文化。學校文化的基本點是人,關鍵點是化。文化建設的著力點是服務人、成長人、成就人,對人的心靈世界、精神思想進行改造、感化和教化,如是這樣,才會最終形成真正的校園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泊爾烤箱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