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追憶逝水年華0403

    一、古代漢語判斷句的特點

    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和現代漢語

    不同,一般不用系詞“是”,而是用名詞性謂語直接表示判斷。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語氣詞“也”加強判斷句的肯定確認語氣。

    例如:“南冥者,天池也。”“是社稷之臣也。”

    後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語,而不是判斷詞。“是”在古代漢語裡本是一個指示代詞,它的基本意思是“此”(這)。可以充當句子的主語、謂語、定語等。

    二、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

    構成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條件是名詞性詞語直接充當謂語。並且,可以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也”加強判斷語氣。還可以在主語後面用代詞“者”復指主語。

    這樣,根據用不用“者”、“也”的各種情況來看,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共有四種基本形式。

    1、

    主語,謂語+“也”。(“制,巖邑也。”)

    2、

    主語+“者”,謂語+“也”。(“兵者,兇器也。”)

    3、

    主語+“者”,謂語。(“兵者,兇器。”)

    4、

    主語,謂語。(“兵,兇器。”)

    在判斷句的主謂語之間還經常出現副詞充當狀語。例如,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

    否定判斷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這裡的“非”雖然可以譯作“不是”,但它的詞性為副詞,而不是系詞。

    又如用語氣副詞“則”、“即”、“誠”、“乃”等加強判斷語氣,用範圍副詞“皆”表示判斷的範圍等,也是判斷句常見的情況。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梁父即楚將項燕。”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個別帶動詞“為”的句子也表判斷,如:“餘為伯儵”

    三、古代漢語判斷句的表達功能

    1、

    表示類屬關係。

    “滕,小國也。”

    2、

    表示等同關係。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語同謂語之間有某種邏輯關係。

    “夫戰,勇氣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種結果的原因。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省略句

    成分省略句。古今漢語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這不同又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古漢語中省略的情況更多,...

    "、"還談得上什麼……"、"還說什麼……"。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士夏季需要哪些護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