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唐明水

    中國民間有句古語,叫做“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意 思是說,老人到了七十歲以後,如果到了親戚朋友或熟人家中,主人一般不 要留其住宿;到了八十歲以後,一般不要留其吃飯;到了九十歲以後,最好 也不要留其久坐。這在當代全國各地也是一種普遍流行的民間禮俗,這樣做 人們不會認為是對老人的失禮。

    尊重老人、熱情好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種做法似乎與傳統美德不相符合。然而,從人的生理規律和中國傳統習俗 來看,這種做法是有其道理的,這也是人們從多年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之談。

    人到老年後,身體的機能和適應能力都在下降。老年人外出時,原有的 生活節奏和日常習慣發生改變,加上過度勞累或情緒興奮等因素,容易導致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腦血管破裂等意外。

    老年人外出或在親友家留宿, 對周圍環境不熟悉又一時難以適應,很容易引起意外傷害事故,並且陌生的 環境也會增加治療、康復的困難,對人對己都不利。有一位老人在親戚家留 宿,在房間內不小心跌了一跤,導致股骨骨折,自己非常痛苦,親戚也深感 不安。這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

    因此,“七十不留宿”是有道 理的。

    人到八十以後,各種疾病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嚴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老人 在外出赴宴、留餐,與親友團聚,免不了精神興奮,情緒激動,加上餐桌上 的美味佳餚,老人會食慾大增,如若吃得過飽,加之交談時間過長,很容易 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溢血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由於老年人 腦血管病變較多,會影響到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使口腔感覺功能下降,從而 導致咽部的吞嚥反射遲緩且常不協調。如果老人在進食時談笑或進食過快, 很容易使食物誤入氣管,引起嗆咳甚至窒息;也可能會使食物滯留在食道內,

    造成食管異物梗塞,發生“噎食猝死”。

    有一位老年人應邀去朋友家做客,吃 魚時,魚刺卡在了喉嚨裡,結果因此去世。所以“八十不留飯”也是有道理 的。人到九十以後,身體狀況更加不穩定,發生意外的可能性非常大,“九十 不留坐”就出於對這種情況的考慮。

    從傳統習俗看,中國老人們離世時的願望是“壽終正寢”,也就是在自己 家中離開人世。

    作為子女來說,只有使老人能順心如願地壽終正寢,才會被 社會輿論視為符合中國的“孝順”傳統道德。人進入七十歲以後,已到垂暮 之年,病老棄世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如果老人外出不幸在親友家中去 世,就違背了老人們壽終正寢的心願,也不符合中國的傳統禮俗。

    其子女就 會被人們認為不孝,從而受到社會輿論的批評和良心的譴責;而接待老人的 親友則會因老人不幸死於自己家中,產生許多尷尬和意外的麻煩。這種局面 顯然是大家都不願看到的。

    人們對待老人外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的說法, 意指人的年齡越大發生不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民間所說違背這一古訓會帶 來不吉和災難,主要是指萬一老人發生意外,不但自己家人難過,還會給接 待老人的親友家帶來麻煩,於人於己都不好。然而,這並不是說老人的親友 們對老人沒有感情。按照中國的傳統禮俗,每到逢年過節晚輩都會主動去看 望長輩。即使如此,有些老人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外出去親友家。

    如 果遇到這種情況,應有熟悉老人生活習慣的人陪伴,儘量早去早好,最好不 留飯、不留宿。如果一定要留下吃飯時,要注意節制飲食,細嚼慢嚥,避免 勞累和過度興奮,並隨身攜帶必要的藥品。如果必須留宿時,要有家人陪護 照顧。

    老人的飲食起居一般都有規律且形成定式,隨意改變是很危險的事情。

    如果老人的生活環境被改變,就會打破其長期以來形成的自身平衡,很容易 出意外。作為子女,如真心地孝敬老人,就需順其自然,小心呵護,讓長輩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有度、心平氣和、深居簡出、生活規律才是◦而 要保持心境平靜和生活規律,只有在自己的家裡才容易做到。

    因此,老人最 好還是儘量不要赴宴留宿,“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言簡 意賅,不失為養生箴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庫裡帶著甜瓜和泡椒會有怎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