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得觀史

    慈禧放權給光緒,對大清朝來說,光緒不會比慈禧做得更好,但是對中華民族來講,光緒會比慈禧做得更好。

    慈禧在殺了戊戌六君子,囚禁光緒後,在訓斥光緒時,慈禧說,祖宗留下的基業,豈容你胡來,家業丟了,作為愛新覺羅的後代,百年之後怎麼面對自己的祖先。可見慈禧維護的是大清朝的利益,不是中華民族的利益。

    中法戰爭,兩國各有勝負,而慈禧卻急急忙忙派人和談,與法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這時光緒是主張繼續抵抗的。

    中日甲午戰爭,慈禧忙著辦六十大壽,為了辦壽挪用海軍經費,數量可建半個北洋水師。慈禧忙於辦壽,沒精力應對戰爭,經費不足,部隊戰鬥力凋敝。打了敗仗,慈禧趕緊與日本和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這時光緒的立場,依然是堅持抵抗。

    當時的中國,可能打不過日本。你日本可以搶佔我們的國土,但我們決不割地賠款。這就是堅決抵抗。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佔領東北,想讓中國把東北割讓給日本。意思是,你割讓東北,我就不打你了。當時中國領導人的態度,你可以佔領,想割讓沒門。這才是正確姿勢。

    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逃往西安避難,她要帶著光緒一起逃,光緒想留下來和八國聯軍周旋,慈禧不讓。

    慈禧主和,一次次簽訂不平等條約,無非是為了換取大清王朝的生存空間。但是她的行為,是赤裸裸在用中華民族的利益為大清王朝續命,把中華兒女推向深淵。

    中國需要新生,慈禧是守舊勢力的代表,慈禧能力越強,扼殺新生力量越狠,發展就越慢。光緒的政治能力沒有慈禧強,但他代表新生力量。光緒救國的探索,一定會推進民族的進步。方向對了,走的再慢,離目標也會越來越近,方向錯了,走的再快,離目標也會越來越遠。

    所以,站在慈禧的立場,站在大清王朝的立場,站在守舊排立場,光緒不會比慈禧做得好。但是,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光緒要比慈禧好的多。

    光緒很可能更快地丟掉祖宗基業,丟掉大清朝的皇權。但是,光緒的變法會推進民族的進步,使國家更快地跟上世界的步伐。

  • 2 # 代牧益州閻文平

    我看過的《光緒:被帝王教育敗壞的人》一文指出,甲午戰爭時慈禧就放權了,聽戲、養老,結果光緒空有愛國熱情,不同意李鴻章暫時忍讓的建議,卻又瞎指揮,讓精銳去給日本送人頭,等發現的確打不過了,就像闖了禍的小孩一樣急於求和,慈禧也不得不出來收拾殘局。

    所以光緒的執政水平堪憂。

    如果慈禧臨死了真的要帶光緒走,為公還是為私?如果為私還簡單了,如果為公,難道光緒作為掌舵者還不如三歲小孩?

    古代的帝王教育未必適合那個年代的帝王了。有時候上崗培訓出來的帝王不咋的,沒上崗培訓過的卻成了有為明君。事無絕對。

  • 3 # 可食中國

    積弊已久,病入膏肓,漏船破舟,又兼大勢所趨,時代潮流所趨,世界動亂之所趨,非一帝王之力可以力挽狂瀾,救國家於危難。

    光緒,所有改革之意向,雖有救國之心,但終究能力有限,胸襟有限,國力有限,基礎有限。既無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雄才偉略,殺伐決斷,又無千古帝王之世界視野,及敢於列國爭雄之心胸,之骨氣,之精神。

    雖有大國疆土,世界最多之子民,卻無工業革命之基礎,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早已遠遠落後於西方列強,更兼內部爭權奪利,民亂四起。光緒縱然再優秀,也僅能苟延殘喘,維繫一時,久之必然崩壞。

    何況,光緒本來就不是什麼傑出雄主,不過是平庸,傳統,缺乏真正的魄力和勇氣,在手腕上甚至連慈禧都遠遠不如的人,這樣的人,還能指望他拯救國家於危難,讓中國重新崛起麼?不可能的。

    即使光緒有這樣的雄心,但他的王公貴族們,他的八旗子弟們,他的大臣們,真的能夠精誠合作,真的能夠一心為國為民,盡公不顧私的來配合他麼?還新的革命黨人們會認可他,追隨他麼?帝國列強們讓他順利的崛起,成為自己稱霸和掠奪的絆腳石麼?聯軍麼的炮火就會停止麼?別天真了,沒有可能的。

    光緒再牛氣,最多隻是將大清王朝的最後一口氣吊的久一點,迴光返照而已,最後還是要死的,大清還是要亡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一歲十個月,總是跑來跑去,上課也上不好,沒法在爸爸媽媽懷裡待著,正常嗎?怎麼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