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浸淫之辭

    道家墨家都是出自古之道術,主張不干涉,主張平等,主張貴陰貴民。儒家卻是上位者立言立法,強行干涉百姓的行為和思想,主張親親為大的等階圈子文化,主張君主專制,控制禁錮百姓。道家墨家當然看不起儒家了。

  • 2 # 老子研究

    儒家是一個大的範疇,先秦儒家是包括道家、墨家和孔孟之儒的。現在說的儒家主要指孔孟儒家和董仲舒之後的新儒家。孔子年輕時也只想做個好奴才,但沒做成,只好繼續教書,直到五十多歲時從政。但從政時又不想做奴才了,提出“君使臣以禮,臣事群以忠”在封建主義思想。但最後孔子的最高理想是“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吧!孔子死後,孔學的水平更次了。最好理想也就是“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孔門學子也就想考個公務員,混跡於社會中下層,圖個衣食無憂罷了。董仲舒之後的新儒,不但無良而且無恥,他們一門心思地為主子延續江山,以圖能做個好奴才。讓主子江山永固,並能像狗一樣跟著主子,這就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了。

    道家也屬儒家,道家學者也是文化人,但能被人稱為道家的學者,皆出類拔萃者,相當於今天中美科學院的院士吧?道家看不起儒家再正常不過了,孔孟之儒是在野的通儒,道家看孔孟之儒就像今天中科院院士看中小學老師,你說能不能看得起。

    墨家看不起孔孟之儒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孔孟之儒水平有限,二是與孔孟之儒的學術觀不同。

    而我等一個屁民也看不起儒家(這裡特指新儒)的原因,是因為我認為儒家無恥、無良。

  • 3 # 猛哥厲史

    蠕家的最高理想是“做官”。別看嘴上喊什麼“大同”、“仁義”,實際一直是“跑官要官”,誰給官做給誰當狗。所以墨家道家看不起它們這種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的行為。

    咱們用採訪的形式來看墨家為什麼看不起孔蠕:

    【問】:你反對儒家的禮教、樂教,可一個彬彬有禮的國度,難道不好嗎?

    【墨子】:我生活在亂世之中,戰爭頻仍,災害連綿,各家各派都想結束這亂世,挽大廈將傾,儒家的目的也是一樣的,但他們沒有實現目標的辦法。齊景公問晏子,孔子為人如何?晏子回答說,孔子在沒用的學問方面很高深,平常人一輩子都學不完,他講究禮儀,但太繁縟了,壯年人都堅持不下來,他追求音樂,耗費良多,大富人家也花費不起,種種主張,沒有可行性,結果君子沒有養成,只是養成一群邯鄲學步的四不像。

    儒家的很多理論都有這樣的問題,設想很好,但沒有方法。比如儒家積極主張樂教,我問一位儒者,為什麼要樂教,他回答說“樂就是樂”,這就好像我問“為什麼要蓋房子”,那個人本應說“冬天取暖,夏天避暑”,但是他卻回答“為蓋房子而蓋房子”。這就是我和儒者的差別,儒家往往預設一個絕對正確的目標,而不問為什麼正確,怎樣才能做到。

    再採訪荀子來揭露一下儒家的至高理想——“人賤合一”,sorry是“天人合一”。

    荀子之前的“儒”實際上是“胥”,是周禮祭祀中的司禮樂官,素有“敬天保民”的傳統。儒家追求的“聖者”,實際上就是能夠聽到上天聲音的人,人與天的境界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但是天道、祭祀這些現象,在荀子看來並沒有那麼神秘。他在《天論》中說:“雩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也。”

    “雩”是一種祭祀求雨的方式。荀子說,他明明知道求雨和不求雨,效果都一樣,敲鑼打鼓也救不了日月食,卜筮也不能斷決大事。太陽月亮是人們信仰的對 象,突然被吃了,農田無緣無故乾旱,百姓不可能沒有想法,沒有恐懼。因此,就要“以文之也”,搞一種祭祀儀式,以順應天道。然而,荀子卻說“君子以為文, 而百姓以為神”,意思是上流社會搞祭祀,他們十分清楚祭祀就是一種儀式,而百姓卻以為是為了祈求上天。所以,荀子是想說,祭祀求雨這些迴應天道的這些儀 式,都是忽悠老百姓的,實際上是為緩解百姓精神壓力的一種方式。

    這實際上就是從根本上動搖了“儒”的正當性,“儒”也就是愚弄人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pp實名制繫結身份證號和卡號,這樣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