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李世民曾多次表示,所有兒子中,李恪最像自己。那麼,既然李承乾被廢,為何不讓李恪接任太子?
6
回覆列表
  • 1 # 追憶的風87014686

    李恪輸在出身上,首先他的母親是楊妃,不是皇后,他並不是嫡皇子,其次他母親是楊廣的女兒,也就是說他是楊廣的外孫,雖然他身負兩朝皇室血脈,血統上來說確實挺尊貴,但要知道,他父親李世民還有他爺爺李淵都是前隋的臣子,他們的天下是怎麼來的,恐怕除了一些個別前隋的老臣支援以外,其它那些大臣也不會同意立李恪的,大家好不容易推翻了前朝,建立了新朝,在立一個擁有前朝血脈的人為太子,這一點恐怕所有人都不會答應的,所以李恪是成也出身,敗也在出身上

  • 2 # 五蠡司馬
    玄武門之變

    李二皇位的繼承起源於殺兄弒弟的玄武門兵變,這是一代雄主被稱為“天可汗”的李二皇帝一生中不可抹去的汙點。李二自知,自己給後世子孫開了一個不好的頭,所以力圖去補救。皇位繼承順序被固定下來,非嫡長子不立。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

    然而玄武門的血咒終究沒有放過李二,嫡長子太子承乾嫌老爹偏心魏王李泰,害怕自己的太子位被李泰替代,遂派死士暗殺李泰,失敗後倉促造反準備逼宮,最終被廢為庶人。

    李二陛下的皇后長孫生有三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這三位都是嫡出,是皇位繼承序列裡的重頭戲。太子被廢,李泰心思開始活泛。於是仗著李二的寵愛更加肆無忌憚的邀寵賣乖,在一次父子談話中,李泰為了窺伺皇位又想做出兄友弟恭的表率就說,如果我做皇帝,定當殺死自己的兒子,死後將皇位傳給弟弟李治。李二一聽心底頓時哇涼哇涼的,李泰心思如此,自己殯天之後必將禍起蕭牆,李承乾和李治必定難逃一死。

    在一次與心腹重臣談論皇位傳承時,李二說:“承乾悖逆,泰亦兇險,皆不可立。”又說,“如果立魏王泰,說明太子的位置透過經營能夠得到。從今以後,太子失德和藩王窺視太子位置的,一概棄而不用。立魏王泰,承乾和李治都不能保全,立李治,承乾和魏王泰都能夠保全。”

    於是性格柔弱不爭(李世民在世時李治確實給人柔弱的表象)的李治最終獲得大位。而李恪從未在李二的考慮範圍內。

  • 3 # 幻中詩

    吳王李恪的生母是隋煬帝之女楊妃。吳王恪可以說是生於兩朝帝室之家,兼具隋唐兩朝皇室的血脈,其血統可是說是尊貴莫比。吳王恪是李世民的14位皇子中最具才華的,可以說是太子的最合適人選。

    其實李世民在起初時,是有點看不上李治的,只覺得李承乾和李泰二人,無論將來誰得勢,都會將對方置於死地,害怕玄武門之變再次重演。為了給帝國選擇一個合適的接班人,李世民在李泰、李治和李恪之間,應當是深度猶豫過。

    李恪母親是隋煬帝女兒楊妃,這樣的血統令整個大唐官場都不願讓楊妃成為太后。

    李世民曾說過他的兒子裡面,李恪最像自己,所以李世民對李恪也是比較偏愛的,但這種偏愛並沒有影響李世民的判斷,記得當年李承乾被廢后,李世民重新立太子時,一直都是在嫡出的李泰和李治之間搖擺不定,根本沒有考慮過李恪,直到李承乾告發李泰有殺兄弟之心時,李世民當年玄武門之變的陰影再次被提起,最後李世民不得不把李泰降封外地,立性情仁厚的李治為太子,李世民曾說過:“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由此可見,在立太子一事上,李世民確實從未考慮過李恪,也許正因為李恪太像自己了吧,畢竟李世民弒兄殺弟給他的兒子們帶來的影響太大,隱隱覺得如果立李恪的話,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的性命也都將不保,而李承乾當年欲謀反逼宮,李泰也曾說出“若立我為太子,我會殺子立弟,以表示對兄弟的愛護”,這些言行都令李世民感到深深的不安,相比之下只有立李治才能避免兄弟相殘的悲劇再次發生。

    也正像李世民想的那樣,李治當了皇帝的確沒有造成兄弟殘殺,李氏得到了平安。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誰知道最後冒出來一個武則天。李世民自己的兒子沒有對李家子弟進行清算,武則天對李家子弟的清算比李世民更狠,也來得更徹底,連同李家的江山都改成了大周。如果後來武則天臨終時不是狄仁傑等大臣在其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很有可能江山社稷不會再回到李家,那樣就更悲催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苦草的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