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傳說中孔子非常喜歡穿木屐,只要不太冷的天氣都會穿木屐,為什麼?
12
回覆列表
  • 1 # 慶字輩兒

    首先說一下,木屐這玩意是華人發明,堯舜禹以後始服木屐,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

    名字來自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

    《太平御覽》中有言:“孔子至蔡,解於客舍,入夜,有取孔子一隻屐去,盜者置屐於受盜家。孔子屐長一尺四寸,與凡人異。”

    木屐可以說在當時挺流行的,至於說孔子喜歡穿可能是習慣原因,雨季的時候穿著木屐可避溼,尤其適合於夏季納涼。

    幾千年前的小事兒,誰說的清呢?

  • 2 # 圍爐煮酒話春秋

    中國三年多年前就已經有了木屐。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上至君王,下至平民百姓,都流行穿木屐。孔子自然不能免俗,穿木屐也很符合他所在的時代。但是孔子又跟別人很不一樣,孔子不到傳,而且很愛穿,這是為什麼呢?

    一,孔子身高高,體重大,鞋底磨得快。

    司馬遷在史記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古人講七尺男兒,這說明古代七尺就很高了。而孔子身高達到九尺六寸,相當於現代的姚明。難度九尺六寸是現在的多少呢?按先秦德標準折算成現在的尺寸大概在一米九幾到二米三幾。所以說孔子身高最少也有一米九,而且按孔子的畫像開來,孔子體重也不輕。古代鞋子不經磨,而木屐經磨,所以孔子喜歡穿木屐。

    二,孔子喜歡走路時木屐的聲音。

    我們都知道孔子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說的就是他痴迷音樂。孔子不僅喜歡聽,還喜歡琢磨音律,孔子發現穿木屐走路的噠噠勝很有節奏感,給孔子帶來了很多靈感,於是喜歡自己穿著木屐邊溜達邊思索音律。

    其實還有個很有趣的故事,孔子的木屐曾今被盜。而偷孔子木屐的那個人是孔子的小迷弟,他偷孔子的木屐不是為了自己穿,而是為了收藏!這事愛孔子有多深啊,收藏什麼不好,非得收藏鞋子,孔子喜歡到處跑,也不嫌孔子腳味兒大。

  • 3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孔子穿木屐這事是典故的。相傳,孔子當年周遊列國到達蔡國時,蔡國君因怕楚禮聘孔子,對己不利,便有意軟禁孔子。

    誰知,有一天,三更半夜,孔子穿著一雙大木屐突然不見了,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之後,這雙著名的孔子木屐居然又出現,而且就這雙破鞋在西晉時還被視為了國寶,珍藏於皇宮武庫之中。

    這事可是真的啊。據《晉書·五行志》記載,公元295年,即晉惠帝元康五年閏月庚寅,武庫失火,其中珍藏的歷代奇珍異寶,“王莽頭、孔子屐、漢高祖斷白蛇劍及二百八萬器械一時蕩盡。”

    不光孔子愛木屐。

    秦漢以後,木屐在全國流行開來,貴族階層所穿的木屐十分豪華,是身份的象徵。《後漢書·五行志》載,“延熹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婦女始嫁,至作漆畫,五彩為系”。

    最轟動的是,1986年6月,安徽省馬鞍山市發掘了一座古墓,墓主人是東吳名將朱然,這個朱然大名鼎鼎,曾與潘璋一起在臨沮擒獲蜀國主將關羽。

    在朱然及其妻妾合葬墓中,就出土一雙珍貴的木屐,屐板髹漆,且帶有細孔眼,底部也疑有設齒,似屬朱然妻妾隨葬品,當年應有五彩系,裝飾豪華自不待言。

    晉代以後,木屐形式多樣,用途也有所不同。《晉書·宣帝紀》曾載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帝率兵追擊蜀軍時,因“關中多蒺藜,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者屐,然後馬步俱進”。

    說明當時那種平底無齒的木屐,還曾是蒺藜荊棘中行軍的絕好工具。至南朝時,又出現了一種前後齒均可卸下,專供遊山玩水穿的木屐。

    《南史·謝靈運傳》就記載,謝靈運常著木屐,上山時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後齒,使用起來輕便靈巧而不費力。所以,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夢遊天姥呤留別》詩中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南宋時,木屐普遍盛行於南方廣大地區,且大多設有齒跟。我們從葉紹翁著名的:“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遊園不值》詩中,可略見一斑。

    木屐很早就傳入中國的臺灣及日本和東南亞國家,尤其是日本,在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就已接受了中國傳入的木屐,並沿用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