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月大的寶寶,基本上都處在學走路與學說話的生理發展階段,當然也有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已經會走路了,會說話的寶寶也不少。
所以,在這個轉折期,寶寶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廣。寶寶的手指精細動作已經可以堪稱完美了,只要不是太重太大不好下手的東西,寶寶們都可以輕鬆拿捏。
針對這個年齡段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一些早教機構看到,有木琴、塔木、撥珠這些常見的玩具。其實家長們也可以買回來給寶寶們玩耍。
木琴是開發寶寶音樂素質的玩具,早教機構還會有同類的一些教具,比如適合寶寶的鈴鐺、搖搖玲、小鼓等。如果不想破費,家長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只要你開動腦筋,可以創造出很多音樂玩具,比如在大小合適的飲料瓶中裝上一些小石子,擰緊蓋子就是一個搖搖玲玩具;再比如給寶寶一個順手的木棒(一段加上一個橡皮泥做的球更好)和用完的奶粉罐,就是一個敲打音樂玩具。
塔木和撥珠都是為鍛鍊寶寶手上精細動作開發的玩具,家長們當然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相同功效的玩具;如果不想麻煩,你準備一勺子豆子放在盤子裡讓寶寶玩,是一樣的效果,說不定寶寶會更喜歡這個呢。
當然,早教機構的這些玩具還考慮了色彩的因素,以及其它的感統方面的內容在裡面,相對比較系統和完善。如果家長銀子夠多放在早教機構可以省些事,但一週一兩個小時你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想有好的效果,家長肯定要在家裡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在寶寶身上,並且效果不一定比早教機構就差。
總體來說可以從聽覺、視覺、觸覺、體覺、味覺等方面入手,基本上可以概括早教機構的所有內容。
當然,不僅僅這些可以當做玩具的,你會發現寶寶會對看到的很多東西感興趣,他都想拿在手裡玩弄一番,甚至是剛剛燒開水的水壺和水果刀也抱有足夠的好奇心。所以,家裡的小凳子、茶几上的核桃、爸爸的剃鬚刀、化妝臺上的瓶瓶罐罐、奶奶手中的筷子、爺爺的半導體都可以成為寶寶的玩具。
只要你不怕摔爛,一樣一樣拿給他玩兒,他都很樂意。當然作為父母和其他照顧者一定要注意這樣東西會不會被他吃進嘴裡,存在噎住窒息的風險。我會給我的寶寶玩花生,但一定是時刻關注著他,視線不能有半秒鐘的漂移;我之所以敢給他,因為他吃葡萄會把葡萄籽吐出來;還有他沒有看到我們吃過也不會自己吃的。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小東西,這個年齡段還有個特點就是很多東西要用嘴巴來認知。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有什麼遊戲適合他們玩的。首先我要說的遊戲不一定就是那種有規則,有輸贏的遊戲,這樣的概念太狹義了;還包括沒規則,沒輸贏的親子互動遊戲,包括諸如枕頭大戰,撓癢癢這些可以促進父母與孩子聯結的親子游戲,其目的就是讓寶寶開心,照顧者與寶寶更多更親密的互動,是一種雙贏的遊戲。
這種親子游戲也可以像玩具一樣,由父母自己來開發,創造,找出適合你們家庭的,適合你們孩子性格特點的遊戲出來。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跟孩子互動時的遊戲,列出幾個適合這個年齡段特點的遊戲:
1、“蟲蟲飛”。這個遊戲很多人不陌生,我的版本是改進過的。父母某一位用一根手指指尖間斷快速地觸碰寶寶的指尖,可以是寶寶的某一個或全部,這就是感統中的觸覺。然後嘴裡“蟲蟲,蟲蟲……飛”,說到飛字,你的指尖要結束與寶寶指尖觸碰的動作,然後落到寶寶的某一個部位,比如是鼻子,“飛到鼻子上”,這時候寶寶就會知道,父母指尖觸碰的地方就是鼻子。玩遊戲的同時也教給了寶寶什麼是鼻子,鼻子在哪兒。
2、“小人人來了”。你的食指和中指就是小人人的兩條腿,你讓小人人遊走於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腳板心、腋窩、脖子等地方都會令他哈哈大笑。就是這樣,如果你一定要問這個遊戲有什麼意義?我告訴你,這個遊戲創造了一個開心時刻,如果經常玩,那寶寶的潛意識裡就會形成與父母在一起都是歡樂美好的概念,你說有沒有意義?你也可以把這個遊戲改成與“蟲蟲飛”類似的遊戲。“小人人來到了鼻子上,又到了屁股上……”
3、“躲貓貓”。這個遊戲就不用費篇幅來說了,我想說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只需要你把臉藏起來就可以達到效果;同時你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更適合你們的遊戲。
15個月大的寶寶,基本上都處在學走路與學說話的生理發展階段,當然也有很多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已經會走路了,會說話的寶寶也不少。
所以,在這個轉折期,寶寶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廣。寶寶的手指精細動作已經可以堪稱完美了,只要不是太重太大不好下手的東西,寶寶們都可以輕鬆拿捏。
針對這個年齡段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一些早教機構看到,有木琴、塔木、撥珠這些常見的玩具。其實家長們也可以買回來給寶寶們玩耍。
木琴是開發寶寶音樂素質的玩具,早教機構還會有同類的一些教具,比如適合寶寶的鈴鐺、搖搖玲、小鼓等。如果不想破費,家長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只要你開動腦筋,可以創造出很多音樂玩具,比如在大小合適的飲料瓶中裝上一些小石子,擰緊蓋子就是一個搖搖玲玩具;再比如給寶寶一個順手的木棒(一段加上一個橡皮泥做的球更好)和用完的奶粉罐,就是一個敲打音樂玩具。
塔木和撥珠都是為鍛鍊寶寶手上精細動作開發的玩具,家長們當然也可以自己動手製作相同功效的玩具;如果不想麻煩,你準備一勺子豆子放在盤子裡讓寶寶玩,是一樣的效果,說不定寶寶會更喜歡這個呢。
當然,早教機構的這些玩具還考慮了色彩的因素,以及其它的感統方面的內容在裡面,相對比較系統和完善。如果家長銀子夠多放在早教機構可以省些事,但一週一兩個小時你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想有好的效果,家長肯定要在家裡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在寶寶身上,並且效果不一定比早教機構就差。
總體來說可以從聽覺、視覺、觸覺、體覺、味覺等方面入手,基本上可以概括早教機構的所有內容。
當然,不僅僅這些可以當做玩具的,你會發現寶寶會對看到的很多東西感興趣,他都想拿在手裡玩弄一番,甚至是剛剛燒開水的水壺和水果刀也抱有足夠的好奇心。所以,家裡的小凳子、茶几上的核桃、爸爸的剃鬚刀、化妝臺上的瓶瓶罐罐、奶奶手中的筷子、爺爺的半導體都可以成為寶寶的玩具。
只要你不怕摔爛,一樣一樣拿給他玩兒,他都很樂意。當然作為父母和其他照顧者一定要注意這樣東西會不會被他吃進嘴裡,存在噎住窒息的風險。我會給我的寶寶玩花生,但一定是時刻關注著他,視線不能有半秒鐘的漂移;我之所以敢給他,因為他吃葡萄會把葡萄籽吐出來;還有他沒有看到我們吃過也不會自己吃的。作為父母一定要注意小東西,這個年齡段還有個特點就是很多東西要用嘴巴來認知。
接下來我們再說說有什麼遊戲適合他們玩的。首先我要說的遊戲不一定就是那種有規則,有輸贏的遊戲,這樣的概念太狹義了;還包括沒規則,沒輸贏的親子互動遊戲,包括諸如枕頭大戰,撓癢癢這些可以促進父母與孩子聯結的親子游戲,其目的就是讓寶寶開心,照顧者與寶寶更多更親密的互動,是一種雙贏的遊戲。
這種親子游戲也可以像玩具一樣,由父母自己來開發,創造,找出適合你們家庭的,適合你們孩子性格特點的遊戲出來。這裡我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跟孩子互動時的遊戲,列出幾個適合這個年齡段特點的遊戲:
1、“蟲蟲飛”。這個遊戲很多人不陌生,我的版本是改進過的。父母某一位用一根手指指尖間斷快速地觸碰寶寶的指尖,可以是寶寶的某一個或全部,這就是感統中的觸覺。然後嘴裡“蟲蟲,蟲蟲……飛”,說到飛字,你的指尖要結束與寶寶指尖觸碰的動作,然後落到寶寶的某一個部位,比如是鼻子,“飛到鼻子上”,這時候寶寶就會知道,父母指尖觸碰的地方就是鼻子。玩遊戲的同時也教給了寶寶什麼是鼻子,鼻子在哪兒。
2、“小人人來了”。你的食指和中指就是小人人的兩條腿,你讓小人人遊走於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腳板心、腋窩、脖子等地方都會令他哈哈大笑。就是這樣,如果你一定要問這個遊戲有什麼意義?我告訴你,這個遊戲創造了一個開心時刻,如果經常玩,那寶寶的潛意識裡就會形成與父母在一起都是歡樂美好的概念,你說有沒有意義?你也可以把這個遊戲改成與“蟲蟲飛”類似的遊戲。“小人人來到了鼻子上,又到了屁股上……”
3、“躲貓貓”。這個遊戲就不用費篇幅來說了,我想說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只需要你把臉藏起來就可以達到效果;同時你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更適合你們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