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關好走過的門
-
2 # 同濟會
這個就要從楚國滅亡說起,其實這個事情歷史上也說的很明白,秦滅六國,楚國最憋屈。所以才有了楚雖三戶能亡秦之說,在楚國有三大家公族,屈,景,昭,而項家又是昭氏一脈,自楚立國項家便以兵家見長,項羽自幼培養的方向就是將軍,秦國坑了楚國,更是坑了楚國從小的精神領袖爺爺項燕,他變勵志復仇,復仇完了之後從為想過自己稱帝,說明這個人還是比較戀舊的。楚國的公族其實和戰國七國都有姻親,打完以後還是覺得不想改變現狀,所以還是各自稱王,並未稱帝。還想恢復到春秋戰國時代,只是自己的想法跟不上歷史的車輪。也跟不上人心的貪婪,畢竟逐鹿中原不是他想停止就停止的,畢竟遇到劉邦這個見過秦始皇巡遊的人來說“大丈夫就應該這樣啊”。在秦之前,春秋戰國雖無義戰,但肯定師出有名,但對周天子,還是比較愛護的,畢竟尊王攘夷的口號還是要喊的,雖然禮崩樂壞。但秦以後簡直就是節操掉了一地來評價了。
-
3 # 追記歷史
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當年年輕氣盛的項羽目光短淺自以為是,在勝利面前沒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個人愚蠢的小資思想註定了他的失敗。項羽身邊的謀臣也並不都是庸人,比如鴻門宴中咱們比較熟悉的范增,他就能清晰的洞悉出劉邦的雄才大略,只不過項羽不聽他的一意孤行而已,所以項羽身邊不缺老薑,關鍵因素還是在於他自己的決策。
當年劉邦先一步巧入關奪魁,但劉邦在勝利面前並沒有被衝昏頭腦,面對入關後各種各樣的誘惑,他能堅守原則平穩處事,準備站穩腳後在咸陽有一番大作為。而項羽呢?項羽把劉邦趕走之後,他的隊伍在城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把豪華的皇城毀滅後竟然戲劇性的開路了。項羽的所作所為絕非大將風範,他本就沒有拿天下奪江山的宏偉藍圖,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帝業?
項羽根本就看不上咸陽這地,他感覺暴秦曾經號令天下的地方讓他噁心,項羽認為只有迴歸故里才是正確的。項羽在秦滅之後自己內心的最好狀態是什麼呢?就是塵歸塵土歸土,讓整個大世界還回到秦統一全國前的樣子,我項羽回到楚地經營我那一畝三分地就行了。項羽的戀家情節,讓他認為只有勝利後榮歸故里才能光耀門楣,項家的根一直在楚地,就好像全國那麼大疆域,只有楚地的人才能認識項羽一樣………
項羽這樣的認知觀,你讓他怎麼能有統一天下的作為,人家壓根就沒往那方面想過。項羽的最佳狀態就是大家都在一個鍋裡吃飯,你們各自吃各自的,只要我在這群人裡保持是最有面子,最強的一個人就行了。關於你問題中的“王業”,我不知道你怎麼理解的王的概念,我個人感覺項羽還是成就了王業的,必經西楚霸王這個拉風的稱號,能一直流傳至今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回覆列表
項羽之所以會這樣選擇,那完全是他作為一介武夫,在政治上沒有遠見所致。
項羽為何要滅秦?你以為他是想讓天下從秦的苛政中解放出來?錯,他完全是為了報仇。除此之外,別無他念。當年秦滅楚時,他的爺爺項燕將軍死在秦軍刀下,他的楚國也被秦所滅。因此,他恨透了秦人,一心想著殺光秦人為自己的爺爺報仇,為自己的楚國報仇。看他滅秦時都幹了些什麼事。燒掉秦皇宮,殺盡秦宗室之人,殺光投降的幾十萬秦軍士卒。這哪裡是要得天下的聖主所為?更有甚者,有人建議他定都關中,因為關中地形險要,阻山河四塞,土地肥饒,是帝都的不二之選。然而項羽的回答更是可笑,功成名就不迴歸故里,猶如錦衣夜行。此一句話,足見項羽在政治上的無知。
滅秦以後,大肆分封諸侯,使國家再次回到春秋戰國那個混戰的年代。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分封制,在短時間內確實能夠暫時穩定國家,但是早晚得陷入混戰的局面。他只想做一個人見人怕的諸侯,誰敢不服,領兵討打就行了。沒想過一統天下,建立一箇中央集權制度的國家,其無知已經到了一定的地步。因為他恨秦,秦的一切東西在他眼裡都不能被接納,秦的所有東西都被他仇視,秦的一切都應該被毀掉。
縱觀項羽一生,除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之外,其他方面都屬小白。根本不具備當皇帝的條件,他只適合帶兵衝鋒,要麼就是沒事扛扛鼎,或者找人打打架,這些好勇鬥狠的事情很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