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
2 # 挖掘機式遂發槍
.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華人的主要戰場是蘇德戰場,其次是英聯邦留下來的地中海各據點維護的中東紅海印度洋航線。也被比作成大英帝國的生命線。
因為英格蘭的糧食肉類全部都是依賴印度這麼大個的供應商。
如果是德國陸軍隆美爾元帥乘先前勝利的餘威拿下亞力山大港。切斷了英格蘭的運輸船舶航路,直布羅陀:土耳其可能會都姓德華人的小弟弟了。
所以丘老師拼老底也是重新開始組建了
被隆美爾打殘了的第八集團軍群,向美華人討來了無數的格蘭特和各樣的坦克裝甲車。
同時強大的美軍登陸北非,戰爭狂熱者如巴頓將軍之輩陸續登場。^
空軍如美英空軍也減少了對德國本土的狂熱地問侯。改成問候德國裝甲車。
而隆美爾的非洲軍,在英印軍的格蘭特姐姐們的尾隨下,從阿拉曼狂奔幾千裡,跑?到了北非之角突尼,海軍是美華人和英華人的天下,原來中立的維希法國海軍的戰列還都沒有想明白怎麼回事,就被丘胖子打水裡去了。世界上排位第五的義大利海軍只能偷偷摸摸的送點醬油給非洲軍,所以德華人再能打也是失敗!
白白給丘吉爾送了一堆虎式坦克。
-
3 # 東龍45
突尼西亞不重要的,沿海地區作戰丟了哪裡都危險的。德國軍隊非常英勇,在北非打的有聲有色,無奈兵力,兵器,補給不足,加上德國三條線作戰,管不了北非那麼多,德國的補給線上還有馬耳他被英佔據,等於絞殺了隆美爾的軍隊,德國空軍對馬耳他的轟炸緊一點,隆美爾的日子就好過點,反之,就什麼都不行,只能是敗。
-
4 # 戰略論
事實上,當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在阿拉曼戰役中慘敗之後就已經標誌著軸心國開始失去北非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了。而堅守突尼西亞是軸心國不甘失敗的體現,這北非橋頭堡在軍事上無任何堅守的可能,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卻投入大量的精銳部隊到這裡,結果僅僅是遲緩了盟軍幾個月的前進時間而已,代價則是整個非洲集團軍群的覆滅,這些兵力是歐洲南部所急需的。
北非戰場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對於作戰雙方卻具有很大的戰略意義,對於軸心國而言,北非戰場的存在是確保整個歐洲南部安全的必要前提,一旦丟失北非,則整個歐洲南部沿海地區將面臨著盟軍直接登陸的威脅,這包括義大利、法國南部以及巴爾幹半島,這些地方的防禦都非常薄弱,防守這些地方所需的兵力要比在北非戰場作戰的兵力多得多,而殘酷的東線戰場已經牽制了絕大部分的德國陸軍,希特勒無法湊齊這些兵力,所以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決不允許丟掉北非。
對於同盟國而言,北非戰場同樣是一個很好的反攻跳板,北非距離義大利本土非常近,從而無需實施風險極高的遠距離登陸作戰,而且義大利是軸心國中最弱的一個,首先打敗義大利無論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可以重創軸心國同盟,而且這個目的是較容易達到的。從戰略上來看,從歐洲南部實施登陸將對遠在蘇聯內陸的德國陸軍主力形成嚴重的側翼和後方威脅,使得德國陸軍無法在蘇聯國境內繼續作戰,或者盟軍也可以直接向德國本土進攻。不同於西線德國精心構築了“大西洋壁壘”防線,在歐洲南部軸心國的防禦非常薄弱,儘管這裡地形極為複雜。
北非戰場不同於其他戰場,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處於相對封閉的地區,無論哪一方軍隊的兵力補充和後勤補給都要經過地中海,也就是說誰能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誰就能最終取得北非戰場上的勝利。雖然軸心國地面部隊和盟軍地面部隊在北非戰場上展開了激烈的對決,並經常能取得戰術甚至戰役上的優勢,但是地中海的制海權始終在盟軍手中,一旦盟軍投入壓倒性的資源到北非戰場,軸心國軍隊也就迅速被打敗了。希特勒為了挽回北非戰場,向最後的橋頭堡投入了大量精銳的機械化部隊,但是他卻無法為他們提供基本的補給,海峽和空中都已經被盟軍封鎖,結果這些軸心國軍隊在短時間內便崩潰了,絕大部分被俘虜。德國在北非戰場的失敗根本原因便是由於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丟失。
回覆列表
沒有制海權,制空權,再強大的陸軍也頂不住盟軍海空聯合艦隊,何況盟軍還有墨索里尼這個神臥底,不往前線送糧草補給,卻拼命往前線送鞋油,因為他要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