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中國醫藥報

    什麼叫黏膜/ 黏膜下切除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黏膜下剝離術(ESD)是目前消化內鏡下治療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主要方式,與傳統的外科手術相比,內鏡治療有創傷小、體表無手術傷口、費用低、術後併發症少等諸多優點。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可大致分為兩種基本型別:非吸引法和吸引法。其中非吸引法主要為內鏡下在病灶基部周圍邊緣黏膜下注射生理鹽水或腎上腺素鹽水,使黏膜下層和黏膜層分離,從而套扎後電凝切除,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但部分平坦型的病灶很難套扎完全,從而存在切除不全及區域性復發等風險。吸引法,顧名思義是利用負壓將病灶吸入透明帽內從而將其揪起,在病灶根部進行電切或套扎,但由於透明帽大小限制,能切除的病變大小仍然有限。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透過黏膜下反覆注射腎上腺素鹽水、分離,將病灶處黏膜層、黏膜下層與更下方的黏膜肌層完全分離,從而將病灶大塊、完整地切除。

    EMR和ESD有什麼區別

    外行人可能摸不清頭腦,覺得EMR和ESD好像沒什麼區別。其實要理解EMR和ESD的關鍵不同, 還得先說說消化道黏膜的結構。消化道上皮組織一般從內到外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從命名上不難推測EMR和ESD的操作位置不同。EMR可以簡單理解為切除黏膜層,而ESD可以做到從黏膜下層分離病變組織,從而切除包括黏膜層在內的所有組織,其切除深度勝於EMR,更好地實現較大塊腫瘤的完全切除,減少了復發風險,不過該技術要求更高的技巧和更長的操作時間。因此EMR和ESD的適應證有所不同,譬如直徑<2cm的病灶可採用EMR,直徑>2cm的病灶則大多數推薦ESD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券商重倉計算機通訊和醫藥製造業概念,持有103只新進29只。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