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語詩文化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興起於大興安嶺。為魏晉南北朝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遊牧民族,起源於東胡族,分佈在中國北方。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鮮卑族的風俗習慣同烏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鮮卑跟隨匈奴侵擾邊境,鮮卑才作為民族實體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後,鮮卑族逐漸擺脫其控制。85年和87年,鮮卑兩次攻打匈奴,反抗壓迫。91年,受到東漢和南匈奴打擊的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族趁機佔據蒙古草原。

    二世紀中葉,檀石槐率部統一鮮卑各部,檀石槐死後,鮮卑陷入分裂。三世紀前葉,軻比能重新統一東部和中部鮮卑,但軻比能死後,各部落又開始獨立發展。在此期間,鮮卑同中央王朝時和時戰。

    十六國時期,鮮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亂不堪,建立慕容氏諸燕、西秦、南涼、代國等國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並在439年統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漢化。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鮮卑族共建立十個國家。另外在青海、甘肅一帶,還有由鮮卑慕容部分化出來的吐谷渾政權,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併。

    鮮卑族建立政權後,部落大都解體,人民多轉向定居農業生產,隨著封建化程序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時期,鮮卑作為民族實體和政權實體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漸消亡。

    民族文化

    鮮卑民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牧歌、思鄉曲、敘空事歌、戰歌等體裁。從歌詞觀之,其風格剛健清新,粗擴豪放,富又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北魏統一蒙古高原後,太武帝從漠北遷來30餘萬帳落敕勒人(漢稱丁零,亦稱高車)。5世紀中葉,生活在陰山一帶的敕勒人大都已鮮卑化。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草牧歌,“其歌本為鮮卑語,易為齊言”,已成為千古絕唱:“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鮮卑人的宮廷音樂也有許多建樹。《真人代歌》,亦稱《北歌》,是鮮卑語宮廷歌曲。其內容為“上述祖宗開基的所由,下及君臣廢興之足跡。”北魏宮廷中每日早晚均唱此曲,並有絲竹伴奏。

    鮮卑民族的婚姻家庭和文化習俗

    鮮卑的婚姻制度大體上與烏桓相似,保留了掠女,以牛羊為聘禮,為妻家服役;父兄死,妻後母執嫂;女子婚嫁前有一定性生活自由。史載:“以季春月大會於饒樂水上,飲讌畢,然後配合”。或說“常以季春月作樂水上,嫁女娶婦,髡頭飲宴”。髡頭是鮮卑髮式的一個特點,男子娶婦,女子出嫁都要髡髮。可能是剃髮去周圍,留頂發之大部分,垂辮於後。拓跋鮮卑的索頭,可能就是辮髮。從現象上看,包含了群婚,對偶婚、個體婚的各種形式,但原始群婚只是習俗上的殘留和禮儀上的象徵。已從對偶婚走向一夫一妻制,隨著父系家長制的確立,也出現了一夫多妻制,並保留了一些氏族制的痕跡。因而家庭已脫離了氏族制家庭的同居關係,而進入人口較多的個體家庭生活。在個體婚制中,男性屬於統治地位,由於財產的繼承關係,要求女方嚴守貞操,鮮卑也是如此。例如,檀石槐的父親投鹿侯,從匈奴軍三年,其妻在家生一子。投鹿侯回來後,大加責怪欲殺之。其妻不得不編造謊言說:“嘗晝行聞雷震,仰天視而電入其口,因吞之,遂妊身。十月而產,此子必有奇異,且長之。”投鹿侯仍不相信,其妻不得不把兒子送至孃家收養,號檀石槐。 宗教信仰,鮮卑與烏桓同,初期信崇巫術,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川。進入中原及西遷關隴河西后,逐漸信仰佛教,有的兼奉道教。寺字林立、石窟遍佈,著名的有大同雲崗、洛陽龍門石窟、敦煌千佛洞、天水麥積崖、鞏縣石窟寺、響堂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等等。在雕塑繪畫藝術上,既創造了佛、菩薩金剛、梵天王、飛天之類栩栩如生的形象,又展示了鮮卑文化與中原及西域文化交融之璀璨畫卷,並對了解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提供了珍貴資料。 喪葬習俗方面,也與烏桓類似,斂屍以棺,殉以狗、乘馬、衣物等。一般為土葬,如《宋書》記載拓跋鮮卑的葬俗說:“死則潛埋,無墳壟處所,至於葬送,皆虛設棺樞,立冢槨,生時車馬、器用皆燒之,以送亡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攜程危機來了,股價一日暴跌19%,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