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魚拍拍

    先說說什麼是中控臺。很多人對中控臺和儀表臺有些混淆,其實中控臺是指換擋手柄所在的控制檯,通常上面有杯託、儲物盒等;而儀表臺則是指儀表所在的控制檯,儀表、導航、空調控制面板等都是裝在上面。中控臺上有中控旋鈕,外形看上去像一個旋鈕,準確的說實際上是個搖桿,除了可以旋轉以外,還能四向控制,有點類似於遊戲手柄。中控旋鈕的操作方式類似於電腦滑鼠,透過推拉、旋轉和下按等動作,可以控制顯示屏上的多級選單。從特斯拉modelX佈局17寸的中控大屏以來,高畫質大觸控式螢幕似乎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據美國IHS Automotive的一項研究表明,未來5年,觸控式螢幕的全球銷量將會大幅提升。預測到2020年,觸控式螢幕系統的銷量將增長12%,而傳統控制按鈕的銷量僅增長2%,看看榮威MARVEL X位於副儀表板上的那臺19.4英寸顯示屏,再摸摸拜騰那臺橫貫儀表板的49英寸全面屏,更多造車新勢力將車載中控屏是越做越大,但筆者認為這一流行趨勢存在很多風險也並不能完全取代實體按鍵的地位。

    觸屏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存疑

    首先你必須得看著螢幕才能進行觸控操作,因為觸控式螢幕並沒有物理觸覺反饋。當你走路的時候,或許低頭玩一下手機並不會帶來太大麻煩,但開車的時候就完全不一樣了,在美國每年都有大量的交通事故是因為駕駛員沒有專心駕駛造成的。這其實是埋藏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的。當自動駕駛技術沒有完全成熟,智慧AI還不能解放我們雙手的時候,車內的大屏其實對駕駛者的幫助並沒有他宣傳的那樣多。其次,更多的晶片也會增加故障率的發生,現在一輛高檔汽車內部可能含有多達1萬個晶片。當汽車中使用瞭如此多晶片的時候,即使故障率只有百萬分之幾,也意味著維修將極為頻繁,同時,也將極大地影響汽車公司的保修成本、責任風險和客戶滿意度。如果萬一當車輛發生交通事故時,破碎的中控屏可能會對你的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實體旋鈕的質感和觸感無法取代

    最早採用中控旋鈕的一批品牌,是像BBA這類的豪華品牌,像寶馬的iDrive、賓士的COMAND以及奧迪的MMI上。由於需要與品牌形象相符,採用的中控旋鈕在阻尼力、材料做工方面都有較高的品質感,這無形中讓消費者感知了中控旋鈕不僅能讓操作變得更簡單快捷,同時也是和豪華品牌密切聯絡在一起的。儘管目前觸控式螢幕的靈敏度和流暢度已經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期待了,但是服役10年之久的中控旋鈕卻在技術快速更迭的大潮中存活至今,而且出現了擴大應用的趨勢 ,像在一些中國品牌的SUV上也廣泛採用,如吉利博越、哈弗H7、長安CS75等等。即使像蘋果手機這樣注重使用者體驗和精簡的設計的產品,都需要保留一個Home鍵,可見,無論是從實際需求上還是使用習慣上,硬體上的旋鈕和按鈕都給予使用者友好的反饋。

    因此,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儘管觸控屏應用會越來越廣泛,很多操作和控制都可以軟旋鈕來實現,但中控旋鈕應該不會消失,它先天靠近駕駛員的地理優勢,以及精準靈活的操作,不但不會讓消費者排斥,而且很有可能逐漸養成了使用習慣,未來還有可能出現在普通的家轎上。

  • 2 # 汽車配件說

    正如題主所言,汽車中控臺已進入另一個時代“觸屏時代”

    實體按鍵帶來的是駕駛車輛執行中操作的的更安全便捷性,有人說:大面積取消實體按鍵是一種反人類設計,增加了行車中的安全風險。畢竟觸屏比較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容易引發事故,而實體按鍵是可以“盲操作”,“盲操作”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駕駛員分散更多的注意力去操作。注意力集中,從而引發的事故機率相對較小。

    而我不這麼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觸屏改變了原來中控整體造型偏“亂”的佈局,取而代之的是一塊科技感十足的大液晶操作屏,帶來更豐富的體驗跟更多的操作便捷性以及更整潔的科技的中控佈局。而所說的操作分散注意力,從而引發事故一說更是“無稽之談”,為什麼呢?因為實體按鍵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AI智慧車載語音系統,它可以輕鬆識別語音指令,日常行駛中只需說出你要幹什麼的指令,它能輕鬆切換。而且智慧語音系統還可以跟你“聊天”對話,更加豐富了駕駛樂趣。

    科技的進步就是人類的進步,我們需要不斷的接受學習新鮮事物,方能跟上時代發展腳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節能燈和LED燈哪個更適合家庭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