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悅漫步海邊

    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戰爭時代太平軍的名將,1856年太平天國統治核心發生嚴重的內訌慘殺事件,事定後,天王洪秀全加強了對軍政的控制,以洪姓親族掌權,石達開在日益感受到被排擠、壓制的情況下,於1857年負氣出走,率部離開天京,從此踏上了不歸路。

    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石達開,自從離開天京之後就風光不再,再也沒有獲得過大的軍事勝利,最終於1863年兵敗大渡河畔,其主要的失敗原因大致有幾點:

    一、兵力不濟、後勤不濟

    石達開1857年離開天京時,實際所率的兵力只有幾千之眾,而後西進到達安慶招集舊部,據說集合了數萬之眾,最多時號稱有十萬大軍。但是石達開所率領的部隊中,實際上能戰的主力兵力“老兄弟”並不多,大量的新募兵乃至隨行的無戰鬥力的眷屬人員,非但無法加強部隊的戰力,反而在長時間、長距離、大範圍的轉移機動中,成為拖累負擔。

    另外,在當時火器作戰已經成為決定戰場勝負的主要手段的情況下,石達開離開天京後,與太平天國政權事實上採取了切割態度,得不到太平天國的後勤支援和軍事配合,同時石達開的軍隊又採取流寇式的遊擊打發,沒有穩定的後方,難以得到火器和彈藥的大量補充。

    受這兩點因素的制約,石達開離開天京分裂後,其軍隊戰鬥力很弱,而且是越打越弱,甚至於連縣城一類的地方城市都很難攻克。

    二、戰略目標不清

    石達開負氣離開天京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的作為讓人看不懂,有“無頭蒼蠅”之感,即不知道下一步要去何方,要去做什麼,四處誤打誤撞。

    石達開率部離開天京後的行軍路線,在今天看來可以說是非常混亂。

    最初,石達開於1857年5月末率軍離開天京,而後進入安徽境內,6月16日抵達安徽安慶、彭澤一帶,開始召集舊部。此後9月,石達開率軍由安徽南下進入江西,因在江西境內軍事不利,於1858年從江西向東進入浙江。因為攻打浙江重鎮衢州久攻不下,1858年7月從浙江向南進入福建,此後的行動越發漫無目標,既無力攻打重鎮,又不敢在一地停留過久,便從福建又向西折入江西。耗費了兩年時間,損耗了大量兵力,事實上在政治、軍事上一無所獲,只是在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繞了個大圈。

    1859年1月,石達開在江西召集諸將會議,提出了一個浮誇的軍事目標,即要千里躍進四川,實際上是懷有割據天府之國的戰略。但是以當時石達開所部的戰鬥力,這一戰略太過不切實際。1859年2月,石達開部從江西進入了湘軍的老家湖南,就此陷入泥沼,在各路清軍的攻勢下,最終放棄了由湖南入川的念頭,從湖南向西南,繞道進入了廣西。

    廣西是太平軍興起之地,也是很多太平軍將士的故鄉,越過千里回到故鄉後,人心思安,而石達開仍然堅持要前往四川,使得石達開的軍隊出現了嚴重分裂。1861年末,石達開率領兵力嚴重減少的部隊從廣西北上再度進入湖南,沿湘黔邊界西進,月1862年2月終於進入了四川,但是此時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強固,清政府軍隊和地方土司武裝數量極多,石達開所部不僅兵力沒有優勢,對當地地理、民俗又不熟悉,言語也不相通,孤軍冒進,最終落得了兵敗大渡河的結局。

    三、士氣低落,眾叛親離

    石達開離開天京後,因為和太平天國切割,自身的戰略目標、政治目的又不清晰,且軍力不強,造成了所部軍隊士氣低落的嚴重問題,尤其是1859年退入廣西之後,石達開部發生了致命的嚴重分裂。

    首先是1860年,宰制傅忠信、制軍譚體元率所部脫離石達開,北上回歸太平天國中央政權。隨後,石達開部隊中的廣東籍(以原天地會武裝為主)部隊脫離石達開,返回廣東故里。

    這兩起分離行動,在石達開所部中產生了重大影響,而後1860年夏天,擴天燕彭大順、觀天燕童榮海、大柱國朱衣點又拉走大批部隊,北上回歸太平天國中央。

    這些分裂事件,不僅嚴重挫傷了石達開所部計程車氣,也使其進入四川時,兵力下降到了只有數萬人。當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畔時,所部僅剩下6000餘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像《夜行歌》的古言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