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急救醫生賈大成

    看到這個問題時,第一反應是,這位提問的朋友一定沒做過心肺復甦操作的任何培訓或者練習等。

    因為如果被培訓過,或者親自上手做過,那種“累”,一定是一輩子忘不掉的。

    有人可能聽我這麼說就會撇嘴,覺得很不屑。

    現在不像三十年多年前我最早培訓急救操作的時候了,那個時段,八九十年代,聽過“心肺復甦”這四個字兒的,絕對是鳳毛麟角。

    當然了,這要除去專業的醫生,或者,天天聽醫生回家碎碎唸的醫生家屬。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科普的普及,現在很多朋友不僅僅是聽過心肺復甦,甚至也能上手操作,大部分做的還很標準。

    回到主題,做過心肺復甦練習的都知道,這個操作既需要速度,還需要深度。 速度是每分鐘100-120次,不能低於100,也不能高於120。

    這個還算好掌握,更要命的是深度要求,按壓的時候,胸壁要下陷5-6釐米,每一下按壓,還要保證胸廓充分的回彈。這也就是說,按下去多深,抬起來還要多高。

    同時,患者是仰面朝天躺在堅硬的地上,而你是跪在病人身體一側進行操作的。

    我見過的學員,第一輪操作練習結束後,膝蓋都是青紫的,後悔沒套上護膝再跪。

    我們一線的急救醫生,因為經常參與搶救,什麼地方都跪過,尤其是夏天,直接硌著肉,兩個膝蓋都是厚厚的繭子。

    注意,現在敲黑板,劃重點!

    醫生做心肺復甦也很累,哪怕是我們這些身經百戰的急救醫生!

    一般的學員的體力,平均來說,基本上做5組,每組30次按壓,就是2分鐘左右。之後就不靈了,手也抖了,汗也下來了,忽快忽慢,忽深忽淺,動作嚴重變形。

    至於我嘛,日常記錄是20分鐘左右保持高質量。

    不信?咱拉場子試試!

  • 2 # 鄭醫生百嗑

    做心肺復甦累不累?

    當然非常累!

    心肺復甦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說: 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這一部分的操作難度比較大,其累的程度不亞於胸外按壓。

    急救指南要求每做30次胸外按壓,就要進行兩次人工呼吸。如果由一個人來單獨完成,顯然體力消耗更大,來回切換也浪費很多時間。如果有條件,儘量兩個人分工,協同完成。一般每隔2分鐘可以交換一下位置。

    就算有一個人專門負責人工呼吸。你想像一下,反覆不停地吹一個氣球,放氣,再吹,再放......你能堅持幾分鐘?

    好在醫生在醫院搶救的條件下這種困擾不大,我們一般都會及時做氣管插管,用呼吸機或者“捏皮球”的方法來代替。來不及做插管時,也可以用球囊面罩來代替口對口人工吹氣。

    胸外按壓看起來是更消耗體力的操作。

    我們培訓過很多普通群眾,明顯可以看出,如果動作不規範,沒有掌握技巧,按壓堅持不過幾十秒人就累得不行。但是要掌握操作要領和技巧,動作規範的話,堅持的時間會明顯長很多。

    胸外按壓要求快速有力,深度達到5-6釐米,頻率達到100-120次/分,放鬆的時候手既不能離開胸壁,也不能依靠在胸壁上。要做到這樣的標準,大多數人一般最多堅持2分鐘,動作就開始變形,或者按壓質量開始下降。所以有條件儘量2分鐘換一次人。我個人因為經常參加各種技術比武以及平時工作的原因,持續做20分鐘以上感覺問題不大。當然這樣的機會很少,因為同事都會主動上來替換你。

    大多數醫院急診科目前都已經配備了心肺復甦機,用機器來替代人工按壓,這樣能大大解放醫生和護士的勞動力,讓他們能騰出手來去從事更重要的進一步搶救工作。特別是對於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搶救工作來說,意義很大。從這點來說,現在在醫院做心肺復甦搶救,已經沒有原來那麼累了。

  • 3 # 醫術人生535

    唉,怎麼說呢,下面我說幾句形容一下。

    一心只為他人生,

    就象百米向前衝。

    當時不知累不累,

    過後腰痠背也痛。

    如果天天有急救,

    醫生早晚心臟病。

    這些它都不算啥,

    就怕醫鬧傷心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上映的《西紅柿首富》你有哪些想吐槽的地方?觀後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