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的許多重大發現和成果都是透過實驗得到的,實驗探究活動一般是按照:操作、現象、結論來進行。化學反應現象是化學反應本質的外在表現,在試驗探究活動中學生不但要做好化學實驗,而且,還應該細心觀察每一個化學實驗,再用客觀、準確、恰當的語言吧實驗現象描述出來。由於初中生剛接觸化學,感到新、奇、特,在觀察化學實驗時,往往只看熱鬧,不看門道,因此,要想讓學生細心觀察化學實驗,在準確描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在一開始就要精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觀察習慣,養成清晰、流利的口頭表達能力。正如門捷列夫所說:“觀察是第一步,沒有觀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前進”。
觀察實驗現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感等方式得到實驗的現象.描述並記憶實驗現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實驗現象存在的規律,則可化難為易。我們把觀察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探索如下:
一、可以根據時間段把觀察分為三個階段:變化前、變化中、變化後。
二、可以把觀察內容分三類
①形態:包括物質的狀態(氣、液、固)、溶解、沉澱的析出、氣泡、氣味等。
②外觀:包括物質的顏色、煙、霧、渾濁等。
三、可以根據反應條件的不同也將化學實驗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物質燃燒實驗;第二種是加熱固體物質實驗;第三種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實驗.這三類實驗的現象存在的規律:
1.物質燃燒實驗都有三個明顯的 現象
①放出大量的熱;②生成了一種或幾種不同於反應物(指物質的色、態、味)的產物;③固體直接燃燒則發出一定顏色和強度的光;氣體或固、液體轉變成氣體再燃燒則發出一定顏色和強度的火焰.(描述物質的燃燒現象,一般:一光、二熱、三生成.)例如,鋁條燃燒的現象是:①發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熱;③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再如,硫磺燃燒(在氧氣中)的現象是:①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熱先熔化再汽化最後才燃燒);②放出大量的熱;③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3.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實驗現象主要包括反應物(固態)的質量和顏色變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澱(包括沉澱顏色)和氣泡產生
例如,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現象是有藍色沉澱產生.
4.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注意事項
(1)要注重對本質現象的觀察.本質現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質特徵的現象.如鎂帶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白色固體”是本質現象,因為由此現象可正確理解化學變化這個概念,而發出“耀眼的白光”則是非本質現象.因此,觀察實驗現象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主要的觀察物件.
(2)要正確描述實驗現象.
①不能以結論代替現象.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而不能用結論“生成四氧化三鐵”代替“生成黑色固體”.
②要明確“光”和“火焰”、“煙”和“霧”等概念的區別,不能相互代替。
(3)要用科學的化學術語,不能口語化。
許多學生在描述實驗現象時,往往用詞不當,使人啼笑皆非。如:“點燃酒精燈”說成“酒精燈燃了”;“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描述成“石灰水變白了”;“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描述成“碳酸鈉化了,冒泡了”等等。
這些不規範的語言描述,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講解實驗的基本操作,標準的講解語言講清一些榮譽混淆的概念和原理。如:加熱和點燃;煙與霧;溶解於熔化;組成與構成;吸水與脫水;酸鹼性與酸鹼度等。另外教師要身體力行,做好實驗操作示範,語言講解規範,用語貼切。要向語文老師學文采;向數學老師學邏輯;向政治老師學哲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的許多重大發現和成果都是透過實驗得到的,實驗探究活動一般是按照:操作、現象、結論來進行。化學反應現象是化學反應本質的外在表現,在試驗探究活動中學生不但要做好化學實驗,而且,還應該細心觀察每一個化學實驗,再用客觀、準確、恰當的語言吧實驗現象描述出來。由於初中生剛接觸化學,感到新、奇、特,在觀察化學實驗時,往往只看熱鬧,不看門道,因此,要想讓學生細心觀察化學實驗,在準確描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在一開始就要精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觀察習慣,養成清晰、流利的口頭表達能力。正如門捷列夫所說:“觀察是第一步,沒有觀察,就沒有接踵而來的前進”。
觀察實驗現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聞、耳聽、手感等方式得到實驗的現象.描述並記憶實驗現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實驗現象存在的規律,則可化難為易。我們把觀察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探索如下:
一、可以根據時間段把觀察分為三個階段:變化前、變化中、變化後。
二、可以把觀察內容分三類
①形態:包括物質的狀態(氣、液、固)、溶解、沉澱的析出、氣泡、氣味等。
②外觀:包括物質的顏色、煙、霧、渾濁等。
三、可以根據反應條件的不同也將化學實驗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物質燃燒實驗;第二種是加熱固體物質實驗;第三種是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實驗.這三類實驗的現象存在的規律:
1.物質燃燒實驗都有三個明顯的 現象
①放出大量的熱;②生成了一種或幾種不同於反應物(指物質的色、態、味)的產物;③固體直接燃燒則發出一定顏色和強度的光;氣體或固、液體轉變成氣體再燃燒則發出一定顏色和強度的火焰.(描述物質的燃燒現象,一般:一光、二熱、三生成.)例如,鋁條燃燒的現象是:①發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熱;③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再如,硫磺燃燒(在氧氣中)的現象是:①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熱先熔化再汽化最後才燃燒);②放出大量的熱;③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3.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實驗現象主要包括反應物(固態)的質量和顏色變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澱(包括沉澱顏色)和氣泡產生
例如,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實驗現象是有藍色沉澱產生.
4.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注意事項
(1)要注重對本質現象的觀察.本質現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質特徵的現象.如鎂帶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白色固體”是本質現象,因為由此現象可正確理解化學變化這個概念,而發出“耀眼的白光”則是非本質現象.因此,觀察實驗現象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主要的觀察物件.
(2)要正確描述實驗現象.
①不能以結論代替現象.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而不能用結論“生成四氧化三鐵”代替“生成黑色固體”.
②要明確“光”和“火焰”、“煙”和“霧”等概念的區別,不能相互代替。
(3)要用科學的化學術語,不能口語化。
許多學生在描述實驗現象時,往往用詞不當,使人啼笑皆非。如:“點燃酒精燈”說成“酒精燈燃了”;“二氧化碳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描述成“石灰水變白了”;“碳酸鈉與鹽酸反應”描述成“碳酸鈉化了,冒泡了”等等。
這些不規範的語言描述,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講解實驗的基本操作,標準的講解語言講清一些榮譽混淆的概念和原理。如:加熱和點燃;煙與霧;溶解於熔化;組成與構成;吸水與脫水;酸鹼性與酸鹼度等。另外教師要身體力行,做好實驗操作示範,語言講解規範,用語貼切。要向語文老師學文采;向數學老師學邏輯;向政治老師學哲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正如烏申斯基所說:“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