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與倫比45506674

    明朝除了張居正當政時候,皇帝年幼,首輔輔政。而明朝太監當政無不依賴君權,說白了太監在一定程度上是皇權的代理者。皇帝想什麼時候收就什麼時候收。明朝不像東漢和晚唐的時候,太監不可能對皇帝行廢立。

  • 2 # 我是小金呀01

    明朝開國皇帝為了杜絕發生像唐朝一樣宦官干政的事情,太祖朱元璋曾經提過字:“內臣不得干預政事”。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這個例外要從宣德年間說起

    朱元璋撤銷了丞相,所以國家大事都是他一個人幹,太祖身體好是個勞模沒問題,但是他的子孫後代不行啊,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就出現了情況。

    明宣宗為了減輕自己的工作量便教會了太監讀書,讓太監們幫助他處理政務,一個是司禮監秉筆大太監、一個是司禮監掌印大太監,說白了就是一個負責透過,一個負責蓋章。

    皇帝監管嚴格還可以控制,但是遇上朱由校這樣的皇帝就完了……

    所以從宣德皇帝開始太監走上了政治舞臺,並且形成了黨派,在晚明時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3 # 二月一日

    有明一代,大家能想起的大宦官除了被剮了3300刀的劉瑾就是天啟朝隻手遮天的魏忠賢了,但還有一人也權傾朝野,開創了明朝宦官專權先河,甚至差點葬送了明王朝,他就是正統朝的大宦官王振。

    歷朝歷代,“宦官專權,外戚干政”就是兩大影響皇權的重大問題。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曾下令鑄碑置於宮內,“內官不得干政,違令者斬”。就這樣,明朝初期的宦官還是比較本分的。史書記載,朱元璋曾對身邊的大臣說過:此曹(指宦官)止可供灑掃,給使令,非別有委任,毋令過多。

    那麼王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宦官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權傾朝野的第一當權太監的呢? 王振曾是個落榜的秀才,後來迫於生計無奈自宮進宮成了一個小太監,但他卻當了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位置——東宮局郎,也就是伺候當時年幼的太子朱祁鎮,朱祁鎮當時年幼,而王振也把朱祁鎮照顧的無微不至,以至於後來朱祁鎮非常依賴於王振,甚至事事聽從王振。

    宣宗駕崩,朱祁鎮繼承大統,是為明英宗,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振也獲得了提拔,擔任宦官中權力最大的司禮太監。英宗年幼,尚不能親政,太皇太后張氏垂簾聽政。國家一切政務則由內閣大臣"三楊"處理,這時王振尚不敢過於囂張。但隨著太后病逝,三楊也老的老,死的死,能夠控制住王振的人越來越少,這時王振便開始了他一步步的撅權之路,結黨營私,大力提拔自己陣營的人,並且清除異己,對於反對自己的或貶或殺,而此時的英宗也不理朝政,什麼事都由王振做主,英宗的寵信加上極大的權力,就這樣王振成為了明朝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宦官。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瓦剌入侵,王振慫恿英宗效仿宋真宗御駕親政,就這樣,英宗又被王振忽悠著親征,直到後來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捶殺,這位大宦官的人生終於劃上了句號。王振之後,歷經數朝再無如此專權宦官,直到正德朝的劉瑾出現。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皇權作為統治的核心,一旦出現了朝廷中出現朝政混亂,無非就兩個原因:其一就是皇帝無權,任由他人擺佈,成為他人的傀儡,皇帝沒權力做主,自然要有一個人出來做老大,這個人或是大臣,或是外戚,亦或是宦官,無非就是這幾波人。其二就是皇帝手中握有大權,但荒淫無道,或不理朝政,一切交給自己寵信的人治理朝政,而被寵信的人作威作福,大權獨攬。明朝歷代的宦官專權都是屬於第二種,凡是明朝哪一朝出現宦官專權,那個皇帝一定是懈怠朝政的,像:明武宗朝的劉瑾,明熹宗朝的魏忠賢,皇帝不是沒有權力,但是我就是愛玩,朝廷的事你們去管,但是你們還在我的控制之中。再一個就是明朝宦官權力極大,就像王振的司禮太監,掌握著“批紅”的權力,皇帝的奏章只有經過司禮太監的“批紅”後交由內閣撰擬才能釋出。所以,極大的權力就容易造成極大的越權。最後說一點,雖然明朝宦官權力都很大,但還沒有大到不受皇權制約的地步,明王朝的統治權還是在皇帝那裡。

    我是小明嘮史,嘮歷史,嘮嘮古人那些事,喜歡可以關注哦!

  • 4 # 宇ak

    貌似明朝的權力一直掌握在皇帝手裡吧。幾個大太監只能做到萬人之上而總是居於一人之下,沒有哪個能架空皇帝。當皇帝需要時,揮手間就拿走一切,包括宦官的性命。明朝的皇帝只是有處於幕後的,沒有被宦官把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生命一體?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