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魔方歷史觀

    前言

    公元1675年,清朝康熙帝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這一次冊封,也是中國歷史上古代王朝最後一位公開冊立皇太子,而胤礽是康熙帝的二阿哥,嫡子身份,但是並非長子。(康熙帝)

    關於這個“嫡長子繼承製”,說的是通常情況,就是“嫡長子”在的情況下,什麼是“嫡出”,以古代皇家來說,皇帝與皇后的孩子,就是“嫡出”,如果皇帝和皇后所生的孩子還是長子,那就是嫡長子。

    但是,規矩雖是這麼個規矩,有時候也不會特別苛刻的去遵守,畢竟古代王朝的皇帝,也不全是嫡長子出身,就如清朝雍正帝、乾隆帝等,都不是嫡長子,畢竟古代有“立賢”之說,如果皇帝選擇的繼承人是以“賢能”來看的,那麼是不是嫡長子,就不那麼重要了。

    而康熙帝選擇胤礽,也有著一些依據,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胤礽雖然不是長子,但是他是嫡子,有著身份的特殊性,還有就是胤礽的生母——仁孝皇后,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在生下胤礽後,仁孝皇后因難產去世,所以康熙帝對於胤礽這個孩子,也有著不一樣的情感。

    況且,康熙帝立皇太子時,胤礽剛滿週歲,而康熙帝的其他孩子還不是如之後那樣勢力成型,所以康熙帝完全有理由立胤礽為太子。

  • 2 # 一葉碧雲

    康熙為什麼要立胤礽為太子?

    首先,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中國古代的繼承法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是嫡妻生的第一個兒子,嫡妻生的第二個兒子叫嫡次子。側室生的第一個孩子叫庶長子。如果庶長子比嫡長子大,嫡長子還叫嫡長子。嫡長子一般享有優先繼承權。

    如果嫡妻沒有生育,一般遵循“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但不是很嚴格,一般的國君或家主會採取“無嫡立賢”的方法,從諸兒子中選出一個賢者來作為繼承人。

    康熙8年,公元1669年,生嫡長子承祜。

    康熙11年,公元1672年,生二阿哥胤禔。

    康熙12年,公元1673年,嫡長子承祜夭折。胤禔成了大阿哥,也是庶長子。

    康熙13年,公元1674年,生嫡次子胤礽。因為承祜早夭,所以胤礽相當於嫡長子。

    按照中國傳統的繼承製,相當於嫡長子的胤礽完全有資格被立為太子。

    其次,清朝祖訓皇帝生前不立太子。

    清朝有祖訓,皇帝生前不立太子。所以努爾哈赤駕崩,皇八子皇太極繼位。皇太極駕崩後,經過協商,皇九子福臨繼位,即順治帝。順治駕崩前,傳位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繼位。而當時康熙才8歲,傳位康熙的原因竟然是康熙得過天花,對天花免疫……

    康熙14年,康熙請示太皇太后孝莊同意後,打破了皇帝生前不立太子的祖訓,冊立剛滿週歲的胤礽為皇太子。這也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皇帝在世時冊立的皇太子。

    其三,冊立胤礽更多的是政治考量。

    康熙打破祖制,冊立胤礽為皇太子,一方面是出於對皇后赫舍里氏的愛。因為康熙8歲繼位,朝政逐漸被鰲拜把持,當時孝莊為了制衡鰲拜,打破了皇后從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出的傳統,選擇了輔政大臣赫舍時.索尼的孫女作為康熙的皇后,因為鰲拜的反對,赫舍里氏進宮也是一波三折……康熙和赫舍里氏可以說是患難夫妻,愛屋及烏,在赫舍里氏生產胤礽難產去世一年後,立胤礽為皇太子,確實有一份深摯的愛意在裡面。

    另一方面,康熙冊立胤礽為皇太子,還有更多的政治考量。

    康熙12年,也就是胤礽出生的那一年,公元1673年,康熙削藩,吳三桂反清,戰火燃遍了長江以南,朝局不穩,康熙平叛,亟需要穩定內部、穩定後方,而赫舍裡家族是當時滿清最大的家族,背後是兩黃旗在支援。康熙需要赫里舍家族死心塌地孝忠並拱衛愛新覺羅家族。胤礽為赫舍里氏所生,相當於是赫舍裡家族的外孫,冊封胤礽為皇太子,這大清江山將來就是外孫的江山,赫舍裡家族為了外孫,怎麼也得出死力協助皇帝平叛。

    胤礽長大後,兩次被廢,固然有胤礽自己的原因,康熙考慮更多的是江山需要交給賢者來打理,而雍正上臺後,推行的一系列新政,說明康熙的眼光還是正確的……薑還是老的辣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價格在四千元的初級單反值得推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