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有的人老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這是為什呢?
2
回覆列表
  • 1 # 蘇謙信

    這種人註定無法成為社會上的精英。

    一個人倘若只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那麼他的這種心理是虛榮的,他想得到別人的讚美。

    人應該活出自我,不必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這種心理久了就不可逆,也可能會遺傳遺傳下去,我認為這種人活的很累,不為自己活,反而為別人活。

  • 2 # 心理諮詢師四四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活著就是為了別人。想想,無論做些什麼事,有一件事是為了自己做的麼?從小開始,很多人是為了家長、老師的看法而活,只要得到家長與老師的肯定就像是拯救了世界一樣興奮。覺得老師家長說的話就是聖旨,一定對。於是,為了在他們眼裡成為好孩子,就變得很聽話,很乖。

    上了初中、高中,也許是進入了青春期、叛逆期,覺得老師家長說的也不一定對,開始在意同學的看法,覺得反抗老師、家長在同學的眼裡很酷,於是為了在他們眼裡成為cool boy,就變得很叛逆,說什麼都對著幹。

    再然後,終於突破桎梏,考上了大學,遠離了父母,與老師也沒高中那麼關係緊密。但是,同學變得多種多樣起來了,你突然發現,你不能照顧所有人的看法了。於是你開始迷茫,開始不知所措,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討別人歡心”,讓所有人都喜歡你。

    為什麼自己總是活在別人的眼光裡,疲憊又無助呢?

    可能你不夠自信,需要依靠他人的肯定獲得價值感。

    不自信的人很多,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等等對人的影響特別深遠,尤其是從小沒有建立自己的自信心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活成了權威的附屬品,小時候家長老師是權威,長大後領導和愛人是權威,永遠找到不到屬於自己的標準在哪裡。這非常有可能是你的自信心不足。

    是不是你對自己沒有很全面的認知。

    因為不知道自己到底擅長什麼,沒有經歷過自己努力後的成功,也沒有對自己有個非常客觀的評價,所以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的邊界在哪裡,也就沒辦法拿自己的實力去和別人比較、談判。所以總是需要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對於自己的不夠了解。

    無論如何,都需要嘗試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不計後果,找到自己的能力峰值。

  • 3 # 暖心理

    一方面是因為不能對自身有一個相對客觀公正的評價,所以就只能依賴外部世界的人的評價來衡量自己,因此就會出現這種看別人眼光來決定自己行為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行為模式。

    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人太需要別人的肯定來提升自己的自尊。用阿德勒的話來說就是自己不願意透過努力去改善環境,而只好透過這種看起來簡單的方式來保持與社會的聯絡。

    很顯然,只能用心理學理論來進行全方位分析解釋讓他們明白自己這樣做的結果是徒勞無功的。他們若是有心想要讓自己活得更好的話,必然需要透過努力來做出一些實質性的改善。

    從發展心理學理論方面來說,這個人是在應該培養自信心與全能感以及希望品質的這個從出生到一週歲的時間段裡出了點問題。

    也許是他的母親在他還是嬰兒時需要母親全心全意照顧的時候沒有給與足夠的關注與愛,也許是在往後的成長過程中又被父母苛責太多,父母也許從來都沒尊重過他的想法,於是“總是做什麼都是錯的”感覺讓他徹底喪失了自信。也因此他的自我價值感變得很低!

    這種情況如果比較嚴重,已經影響到了工作生活的話。那麼,還是建議這個人去做心理諮詢,選擇精神動力取向的心理諮詢師做個人成長,相對來說效果會比較好!

    但假如個人的經濟能力有限,那麼建議去看約翰鮑比的依戀理論,全套書有三本分別是“依戀”

  • 4 # 日常補充

    自卑心理

    若是心理素質差點的往往沒有突出的能力,自控能力差,學習效率低,結果就是很難得到成長,日復一日越來越自卑走不出來。

    心理素質強點的,其實本身能力很強,但是世界上總有人更加優秀,而且你是什麼樣的人周圍就是什麼樣的人永遠有人比你更優秀,太在意,太攀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反美鬥士”如何影響伊拉克未來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