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鑑史馬後炮

    漢初是從漢高祖、惠帝、呂后、文帝、景帝共60餘年的時間被稱之為漢初。這段時間的漢朝教育是建立於秦滅亡教訓的基礎上的,有鑑於秦朝暴政下的一味尊從法家之學而禁私學、焚書等一系列文化專制和禁錮,漢初統治為與民休養生息,開始在其統治範圍推行以道家的“清靜無為”作為主導思想的“黃老之學”。漢初黃老學說的推行,其實在教育上並沒有諸候與士人之分的。

    “黃老學說”,它是依託上古傳說中的黃帝,而本於老子,它實質上以道家思想為核心,貫通融合先秦各家學說之長而成。道家核心思想是“無為”,順應自然之道,認為“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作為漢初的主導思想也貫穿於整個漢朝的方方面面,在統治政策上減少對百姓生活、生產事務的干預,停止一切勞民傷財的土木工程和兵事。在教育上,以“黃老學說”作為官學,並一改秦朝之禁,重視各家學子的作用;允許各家學子開辦私學;廢除秦朝“挾書律”。

    漢初的統治放鬆了對文化教育的遏制,也為諸子百家之學打開了復甦之門。雖說漢初黃老學說作為主導思想,但還是可容納諸子百家之學傳授於諸候轄區和天子轄區。如儒家學派伏生以《尚書》教授於齊魯之地;韓嬰在燕趙之地授《詩》《易》;申公、轅固生為《詩》學大師;胡母生為《春秋》學大師。

    可見,諸候們是接受“黃老學說”思想教育為主導,同時也兼修百家學說,如淮南王劉安所著《淮南子》就是集百家之大成之作。

  • 2 # 關東俠客

    漢朝從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漢武帝以前自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呂后,漢文帝劉恆和漢景帝劉啟六七十年間主要奉行黃老之術。所謂"黃老之術”就是黃帝學派和老子學派的合稱。黃老之術是除老莊學說之外道家學派的最大分支。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術強調"道生法",認為君主要“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不奪良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透過“無為"而達到"有為"。經秦末戰爭以後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口減少,皇帝座駕都選不上純色的馬,士大夫上朝只能坐牛車。漢高祖劉邦採用大臣陸賈的建議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讓士兵復員生產分給土地,對百姓輕徭薄賦愛惜民力不誤農時無為而治。漢景帝時把租稅從十稅一降到三十稅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稅。各諸候王也是如此安撫境內百姓。吳王劉濞有經濟眼光搞製鹽業,販賣到漢帝國境內,利用境內豐富銅礦私鑄銅幣,掙得鉅額財富,國內百姓不交稅。經漢初六七十年休養生息政策到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了人口增加了國力提高了。為反擊匈奴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 3 # 劉一千五

    漢初分封的諸侯 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這要區別對待下面幾個問題。

    是指劉漢分封的諸侯,還是孝惠,高後朝,乃至文景期間,武帝朝?

    如果是漢高祖分封的諸侯,不管異姓,還是同姓,恐怕都談不上教育。這個階段的王侯在秦朝時,基本上沒什麼機會。真應了"封侯的沒文化,沒文化的偏作侯"。

    過了二十多年後,碰上竇婆婆,這老太后崇尚黃老,喜歡養生。在她的榜樣和作用下,"諸竇不得不讀黃老言",皇室的好學之風,在帝國境內一吹拂,黃老學說,便雨後春筍樣萌發而茁壯,蔚然而成風。所以,這一時期的思想,應正了"清靜無為",都順其自然,秉承"蕭規曹隨"。社會聚集了大量財富。

    這一時期,因和平而少軍功,封侯的少。而且,藩王不遵典憲,對抗中央的苗頭越來越旺。朝廷己開始著手"削藩”,非軍功不侯,非劉姓不王。這一時期極少封諸侯。他們學的是黃老學說。

    漢武帝朝用"三年目不窺園"的董仲舒先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上升,儒生入朝,這一時期,取卿相的幾乎都是軍功或儒學起家……

    所以,漢初的幾個價段,教育課本特殊,因形勢和主導發生變化而變化。

    高祖時的諸侯來自秦民,秦國的法家思想多少讓他們染入身心。孝惠高後朝承先皇不提。文帝從代來,其後竇漪房輔政而提倡黃老。景帝朝開始削藩,諸侯少封,武帝朝重儒學,而"推恩令"讓諸侯分化瓦解,好學的人士也不能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騰訊暗黑手遊《拉結爾》將要上線,遊戲適不適合休閒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