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琉火箬螢

    很簡單,只要瞭解一下清朝領土的構成就可以明白。

    (鴉片戰爭前)清朝的領土構成,跟之前的隋,唐,元,明四朝一樣都是以“實際控制區+羈縻司轄地”。所謂“羈縻制度”,其實就是由於中原王朝由於各種問題,無法對經濟落後的地區進行實際的統治,因此在當地扶持代理人,只要其承認名義上的歸屬,給予其高度自治,只要按時“朝貢”即可。待遇與“附屬國”類似,可以理解為“內附屬國”。比如:唐朝堅昆,雲中等都護府。明朝三宣六慰,朵顏三部”。

    這一情況,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才開始改變。

    清朝,同樣因為經濟問題和統治重心原因,也把精力都放在了內地地區,對於蒙古,西域,西藏等地則依靠血緣關係,封賞來維持。比如“蒙古各部親王/西藏達賴,班禪/南方少數民族土司”。(羈縻制度有巨大的弊端,就是地方權利太大容易反叛,比如“準格爾部,大小和卓,大小金川”)

    另外,清朝在中央對外接觸的部門有:禮部和理藩院。禮部負責接待外藩屬國如:北韓,越南,蘇祿,南掌等附屬國,還負責處理同日本,印度,荷蘭,葡萄牙等國的外交事務。

    而理藩院主要負重接待:青海,西藏,新疆,東北,蒙古地區的羈縻首領。除此之外還會處理從西北路上進入中國的“俄羅斯,浩罕國,廓爾喀”等國事物。從這裡可以看出,清朝對於羈縻轄地的待遇是與境外國家類似的。

    除去了羈縻轄地,清朝的實際控制面積則是“內地十八省+遼東半島”。

    2014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贈送給習近平總書記一副中國地圖,原話就是說:“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是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

    有媒體說是內地十八省地圖,可是漢地十八省應該不包括遼東半島。這應該是清朝實際控制區域圖。

    (內地十八省)

    瞭解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清朝對於割地的態度,首先清朝對於北方邊境,大都是採用間接管理,而且在經濟上,地方羈縻首領們每年的朝貢,不過是地方的土特產比如“山參,鹿茸,西藏唐卡”大都沒有實際的經濟價值。根本無法和內地相比。 只要保住了內地,就等於保證了他們的地位不被威脅。對於人煙罕至的地區,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

    還有一點有趣的事就是,中國的一些附屬國,麾下也有附屬國。比如外藩屬越南,越南自秦始皇南平百越起就一直是中國領土,但一直不老實,後期趁宋朝軟弱脫離中國。明朝時短暫收復但又丟了。由於與中國的特殊關係,越南在文化,政治等多個方面都效仿中國,明朝滅亡後還長以“小中華”自居。越南十分羨慕中國萬國來朝的地位,但自己國小民弱所以只能欺負自己的兩個鄰居“高棉(高棉),瀾滄(寮國)”。強迫兩國稱臣納貢,而自己也對華稱臣,對內稱帝。

    還有內藩屬西藏。西藏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古代一直處於獨立,半獨立狀態。清朝時延續前朝,設立駐藏大臣,冊封達賴,班禪。基本上屬於半獨立狀態。而它也有附屬國,就是小西藏拉達克,錫金,不丹。跟越南不同,西藏有附屬並不是因為野心,而是因為不丹,錫金都太窮了,他們的貢品價格還沒路費高,根本不值得去趟北京。所以規定他們只用向拉薩朝貢。 而拉達克就像清朝的準格爾一樣,不怎麼老實,在康熙時期曾和西藏開戰險些被滅國。後期開始臣服西藏,歸順駐藏大臣管轄。直到鴉片戰爭後,被英國支援的錫克帝國吞併。

  • 2 # 亞馬孫蝴蝶

    你從哪裡看到清政府在割地賠款後,還沾沾自喜了?

    當年,道光皇帝在《南京條約》簽訂後,可是捶胸頓足、夜不能寐,在向老祖宗告罪時,涕淚橫流、長跪不起。即使在後來的咸豐、同光(實際統治者為慈禧)時期簽訂的無計其數的不平等條約,也未見其表現出有沾沾自喜的情形,無非割肉多了感覺就麻木了,蝨子多了就感覺不到咬了。

    但日子還得過下去,天朝的位子還得維護下去,面對數十雙強盜的眼睛,也還得強作歡笑、虛與委蛇;沒辦法,打是打不過人家(也曾經嘗試過),躲又躲不了幾天,這就是弱國的悲哀,只能是甘願做個孫子,擱上幾天送幾塊肉、再奉上幾兩銀子,換幾天消停日子。

    如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斜拋曲率半徑是什麼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