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少俠品金庸

    乾隆皇帝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要承認乾隆皇帝還是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的,不然就不會讓和珅、紀曉嵐等人編纂《四庫全書》。

    他喜歡附庸風雅,對詩歌更是情有獨鍾,於是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但是“詩言志”,要講究有感而發,乾隆皇帝則把它當成了一種即興的消遣而已,好比聽戲喝茶,所以都是隨意而為,質量自然低劣,毫無美感而言。

    其次,身為皇帝,皇權至高無上,乾隆寫的詩即使再不好,溜鬚拍馬者也必眾多,他們的阿諛奉承,更讓乾隆樂此不疲。長此以往,乾隆皇帝誤以為他的詩歌水平真的很高。

    第三,乾隆寫詩,經常自以為是,不按照藝術規律創作,他固執的不講究平仄格律,有時愛用生僻字和冷門典故,自以為是在創新,且有賣弄才華的習慣。

    最後,所謂“悲憤出詩人”,“亂世之際有好詩”,是很有道理的。乾隆飽食終日,聲色犬馬,又心浮氣躁,貪圖享樂,又能寫出什麼高格調的詩作呢?

    所以他在寫詩方面,才鬧出了這麼大的笑話。

  • 2 # 小史猴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問中國歷史上誰的詩寫的最好,恐怕爭論三天三夜也難以下定論;

    但是如果要問誰寫的詩最多卻非常容易回答,那就是——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他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全唐詩》裡所有詩人的詩加起來,也沒有乾隆皇帝一個人寫得多。

    可一個殘忍的事實是,即使唐代詩少,但是,卻首首經典,字字珠璣,可乾隆的詩嘛,雖然寫得超級多,可經典流傳後世的,一首都沒有,尷尬不尷尬。

    原因是什麼呢?

    據清人沈德潛記載,乾隆本人已經相當程度的漢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但其造詣,也就一般水平。

    他的詩全部收錄於《御製詩初集》《四庫全書薈要》本、《四庫全書》本等等。

    他的詩產量極高但質量卻都不高,有的都比較爛,實在讓人難以恭維,所有後世都沒有流傳。

    不過四萬多首卻沒有一首被後人記住或傳誦;任何版本的中國詩歌史,也從來就沒有人把這位寫詩最多的皇帝列入其中,說來也算是一個奇蹟,更是一個笑話。

  • 3 # 古人有話說

    術業有專攻。

    皇帝就是皇帝,即使他喜歡附庸風雅,但也做不到文人一般仔細研讀,細細斟酌,乾隆拿寫詩當作愛好,自然不能與正兒八經的詩人相比,但是御詩誰敢評價呢,沒有人評價哪來的更好,四萬的詩也許也就一直一個水平。

  • 4 # 小妖趣談

    其實這也是比較正常的一個現象,詩在精而不在多,不是說一個人寫詩多他就寫的好,如果是寫的多就能被流傳,那估計不少人都去寫詩。從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詩一首都沒有留下來,我們也能看出其實乾隆不是寫詩的料。

    不可否認乾隆作為一個皇帝是比較成功的,雖然後世對他褒貶不一,但我認為,清朝的康乾盛世之所以能叫康乾盛世說明了乾隆還是有貢獻的,即便是他生活奢侈我們也不能磨滅他的貢獻。

    至於說寫詩這一塊,乾隆只是不太擅長罷了,畢竟他的主要職業是當皇帝,而不是當詩人,我們也沒必要在這件事上過多糾結,就像一個殺豬的,你會去糾結他字寫的好不好嗎?對於乾隆也是如此,我們也應該把目光放在他是否是一個好皇帝身上,而並非揪著這件事。

  • 5 # 碧伶居士

    誰說乾隆爺沒有詩留下來,京西頤和園裡文昌院中就供著一首乾隆爺的詩,詩曰:

    東郭還西墅,

    山家接水村,

    春朝慶老幼,

    豐歲足雞豚。

    三代遺風在,

    一時深意存,

    治民無別術,

    飢飽俾寒溫。

    聽聽最後這兩句,治民無別術,飢飽俾寒溫。什麼意思啊?就是說統治者沒什麼新鮮的,只要顧及到老百姓的溫飽飢寒就可以啦。

    我再給你背一首乾隆爺的詩吧,這是頤和園諧趣園裡石橋旁的一首詩,詩曰:

    巖壑有奇趣,

    煙雲無盡藏,

    石欄繞曲徑,

    春水漾方塘。

    新會忽於此,

    幽尋每異常,

    自然成逈句,

    不教底為囊。

    北京中山公園裡的景自天成的蘭亭八柱圍繞的石碑上刻著兩首乾隆爺的詩,只是太長,我就不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化,女孩們會越來越漂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