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槊可是唐代高富帥最愛的兵器,選材考究,工藝複雜,所以馬槊本來就是身價不菲的兵器,更出了一個使用馬槊的超級厲害人物:尉遲敬德。所以,良將用良器,如果說程咬金真正喜歡使用的武器是馬槊,也很正常。
馬槊,由矛演變而來。漢代的矛分為步兵矛和騎兵矛。當騎兵成為漢代最重要的武裝力量時,騎兵矛也就一躍而升為最重要的兵器。到了東漢末期,騎兵矛有了一個專有的新名稱——馬槊。
對於“馬槊”的定義,《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槊,矛也,亦作“稍”。《釋名*釋兵》的解釋更詳細:矛長丈八尺曰稍,馬上所持,言其稍稍便殺也。
東漢末年已經有了手持馬槊、戰馬裝備了具裝鎧的騎兵,顯示出馬槊的超級威力,隨著騎兵裝備的更進一步演化,馬槊的使用範圍、威力及使用方法有了更大的提升。
既然是馬槊,即馬上兵器,那麼馬上的騎兵和自己坐騎的配合也就是人馬是否合一,就顯得格外重要。十六國時期的北燕貴族墓中出土了銅鎦金馬鐙的實物,說明至少在這個時期就有了馬鐙,甚至可能更早之前馬鐙就誕生了。馬鐙可以讓騎兵更有力、更靈活地運用兵器,騎兵專用武器——馬槊的威力又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徹底淘汰了漢代流傳的騎兵長戟。馬槊的使用技法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南梁簡文帝蕭綱編輯了《馬槊譜》詳細記錄馬槊的實戰技藝。這個時代,騎兵完全主導了戰場,人馬皆披重甲的重灌騎兵可以決定戰場的勝負。馬槊演繹了許多精彩的故事。南朝宋武帝劉裕大破北魏騎兵就是其中之一。兩軍近戰肉搏,宋軍將長槊折斷,將斷槊當釘子以大槌槌擊,鑿穿重甲的北魏騎兵。一杆馬槊可洞穿三、四名重甲騎兵。北魏軍因此大敗。
《南史*羊侃傳》也記載了南梁勇將羊侃的故事:車駕幸樂遊苑,侃預宴。時少府奏新造兩刃槊成,長二丈尺四尺,圍一尺三寸。帝因賜侃河南國紫騮令試之。侃執槊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觀者登樹。帝曰:“此樹必為侍中折矣。”南梁的勇將羊侃陪同梁武帝於宮苑中游樂,這時恰巧少府奏報說新制成了兩刃槊。於是梁武帝賜給羊侃紫騮馬,讓他試一試新制成的槊。羊侃是個使槊的行家,在馬上左右衝刺把馬槊使得格外妙,於是引來圍觀。因為人太多了,外圍的人看不到就要爬到樹上居高留下看。梁武帝看到樹上爬滿了人,於是開玩笑說,這樹要折斷了。
果然如梁武帝所料,樹負重太過,折斷了。於是從此後這柄槊就被稱為“折樹槊”。只是梁武帝大概沒想到,再厲害的戰將,再厲害的武器也保不住自己的江山社稷。
到了唐代,更出了一個使用馬槊的超級厲害人物: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不但自己擅用馬槊,而且能避開敵人的馬槊,奪槊還刺。《舊唐書》記載尉遲敬德和同樣善於使槊的齊王李元吉比試,尉遲敬德片刻之間三奪其槊,令李元吉歎服。然而唐代已經是馬槊輝煌鼎盛的末期了。
為什麼說馬槊是“高富帥”兵器呢?馬槊因為多用於重騎兵衝擊,所以對槊柄的強度要求很高,因此多選用材質精良的積竹柲或特選優質木材。因破重甲,所以必用好鋼。對其刃的製作藝要求也很高。選材考究,工藝複雜,所以馬槊是為身價不菲的兵器。良將必有良騎,使用馬槊也需要配備好馬,以及馬的裝具,人的鎧甲,這樣方能把馬槊的威力發揮到最大化。
馬槊可是唐代高富帥最愛的兵器,選材考究,工藝複雜,所以馬槊本來就是身價不菲的兵器,更出了一個使用馬槊的超級厲害人物:尉遲敬德。所以,良將用良器,如果說程咬金真正喜歡使用的武器是馬槊,也很正常。
馬槊,由矛演變而來。漢代的矛分為步兵矛和騎兵矛。當騎兵成為漢代最重要的武裝力量時,騎兵矛也就一躍而升為最重要的兵器。到了東漢末期,騎兵矛有了一個專有的新名稱——馬槊。
對於“馬槊”的定義,《說文解字》的解釋是:槊,矛也,亦作“稍”。《釋名*釋兵》的解釋更詳細:矛長丈八尺曰稍,馬上所持,言其稍稍便殺也。
東漢末年已經有了手持馬槊、戰馬裝備了具裝鎧的騎兵,顯示出馬槊的超級威力,隨著騎兵裝備的更進一步演化,馬槊的使用範圍、威力及使用方法有了更大的提升。
既然是馬槊,即馬上兵器,那麼馬上的騎兵和自己坐騎的配合也就是人馬是否合一,就顯得格外重要。十六國時期的北燕貴族墓中出土了銅鎦金馬鐙的實物,說明至少在這個時期就有了馬鐙,甚至可能更早之前馬鐙就誕生了。馬鐙可以讓騎兵更有力、更靈活地運用兵器,騎兵專用武器——馬槊的威力又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徹底淘汰了漢代流傳的騎兵長戟。馬槊的使用技法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南梁簡文帝蕭綱編輯了《馬槊譜》詳細記錄馬槊的實戰技藝。這個時代,騎兵完全主導了戰場,人馬皆披重甲的重灌騎兵可以決定戰場的勝負。馬槊演繹了許多精彩的故事。南朝宋武帝劉裕大破北魏騎兵就是其中之一。兩軍近戰肉搏,宋軍將長槊折斷,將斷槊當釘子以大槌槌擊,鑿穿重甲的北魏騎兵。一杆馬槊可洞穿三、四名重甲騎兵。北魏軍因此大敗。
《南史*羊侃傳》也記載了南梁勇將羊侃的故事:車駕幸樂遊苑,侃預宴。時少府奏新造兩刃槊成,長二丈尺四尺,圍一尺三寸。帝因賜侃河南國紫騮令試之。侃執槊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觀者登樹。帝曰:“此樹必為侍中折矣。”南梁的勇將羊侃陪同梁武帝於宮苑中游樂,這時恰巧少府奏報說新制成了兩刃槊。於是梁武帝賜給羊侃紫騮馬,讓他試一試新制成的槊。羊侃是個使槊的行家,在馬上左右衝刺把馬槊使得格外妙,於是引來圍觀。因為人太多了,外圍的人看不到就要爬到樹上居高留下看。梁武帝看到樹上爬滿了人,於是開玩笑說,這樹要折斷了。
果然如梁武帝所料,樹負重太過,折斷了。於是從此後這柄槊就被稱為“折樹槊”。只是梁武帝大概沒想到,再厲害的戰將,再厲害的武器也保不住自己的江山社稷。
到了唐代,更出了一個使用馬槊的超級厲害人物: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不但自己擅用馬槊,而且能避開敵人的馬槊,奪槊還刺。《舊唐書》記載尉遲敬德和同樣善於使槊的齊王李元吉比試,尉遲敬德片刻之間三奪其槊,令李元吉歎服。然而唐代已經是馬槊輝煌鼎盛的末期了。
為什麼說馬槊是“高富帥”兵器呢?馬槊因為多用於重騎兵衝擊,所以對槊柄的強度要求很高,因此多選用材質精良的積竹柲或特選優質木材。因破重甲,所以必用好鋼。對其刃的製作藝要求也很高。選材考究,工藝複雜,所以馬槊是為身價不菲的兵器。良將必有良騎,使用馬槊也需要配備好馬,以及馬的裝具,人的鎧甲,這樣方能把馬槊的威力發揮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