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月亮妃

    日語中,常以“地名”+“燒”的形式表示一個地方特產的陶瓷器。如日本六大古窯的陶瓷器——備前燒、瀨戶燒、常滑燒、丹波燒、越前燒。

    南蠻燒也是如此,所以要了解南蠻燒,首先得了解南蠻在哪裡。

    但要給“南蠻”下定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像”備前”是一個特定的地方,它指代的地方並不是很清晰,而且隨時代變化,含義也會發生變化。一般主要指東南亞、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南蠻”這個詞除了蔑稱當時除日本以外的地方外,現在狹義上也會指沖繩。

    “南蠻燒”,指16世紀~17世紀透過南蠻貿易,從中國南部、南洋諸島、呂宋、安南等東南亞地區傳入日本的陶器。

    因南蠻燒涉及的產地非常廣,所以風格迥異,但大多不上釉,不繪彩,而是直接陶土燒製而成。也有略施釉的南蠻燒,如傳說當時價值連城的“呂宋壺”就是上釉南蠻燒的一例。

    南蠻燒這樣的舶來品能在日本流傳發展至今,和日本的茶道世界不無關係。

    南蠻燒在安土桃山時代就作為茶道具廣受人們喜愛,當時的上流人物,如茶人千利休、以豐臣秀吉為首的大名,深愛南蠻燒土和火結合產生的窯變。南蠻燒的樸素和張力與追求侘寂的日本茶道世界不謀而合。

    到了江戶時代,日本模仿南蠻燒製作了很多陶器,主要以水指、建水、花器、急須、碗等茶道具為主。此外還有一些印有窯口名稱的日用品陶器。這個時期日本開始有了自己的南蠻燒。

    到了現代,南蠻燒常常指那些展現陶土原本味道、具有傳世南蠻燒風格的陶器。現在,南蠻燒依然以茶道具為主,被茶人所珍視。

    製作南蠻燒的土質從細到粗多種多樣,但多用含鐵豐富的陶土,不上釉,直接和火焰結合,會產生窯變。燒製後的陶器顏色有黑褐色、淡紅色等,風格不一,這是南蠻燒的一大特點。

    南蠻燒的另一個特點是觸感極好,而且會越用越潤,越有光澤。在Sunny下,南蠻燒表面的凹凸和窯變的樣子能看得更加清晰。

    即使用同樣的陶土,放在窯內同樣的位置,也無法作出一模一樣的陶器,這是南蠻燒最耐人尋味的地方。

    像南蠻燒這樣充分表現陶土個性的陶瓷器非常少,另外能想到的就是備前燒了。南蠻燒雖然沒有備前燒火襷、桟切、牡丹餅等窯變的說法,但是它的窯變同樣豐富多彩,強烈表現了陶土的個性。

    南蠻燒的窯變和獨特的觸感是它的兩大特點。雖然乍一看非常地“土”,但是非常耐看,也會在使用中越來越合人心意,請珍愛你手上獨一無二的南蠻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基因工程的發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