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證。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現今不論是醫生還是幹其他行業的人都知道盜汗是一種什麼樣的病證。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溼,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溼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型別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溼,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溼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 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症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認為,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而採用食療方法,不僅能防治且可益氣滋陰而健身,下面就介紹幾則家庭容易製作的藥膳六則,供盜汗患者選用。
1、龍眼人參飲
取龍眼肉30克、人參6克、冰糖30克。先將龍眼肉洗淨,人參切薄片,然後與冰糖共放碗內,加水適量,置蒸鍋內蒸一小時左右,取出後待涼即可食用,一天內分2次吃完,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2、銀耳紅棗湯
取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頭,洗淨後撕成小塊。紅棗洗淨撕開。二味藥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調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3、參苓粥
取人參10克,白茯苓20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食鹽、味精適量。先將人參、茯苓、生薑加適量水煎熬後,去汁取渣待用,然後將粳米淘洗乾淨,下入藥汁內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時加入食鹽、味精調勻,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4、黑豆浮麥湯
取黑豆50克、浮小麥30克、蓮米15克、紅棗10枚、冰糖30克。先將黑豆、浮小麥分別淘洗乾淨,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後用上述藥汁煮洗淨的蓮米和紅棗,煮至蓮米爛熟時放入冰糖溶化,起鍋後即可食用。每天一劑,分2次吃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5、黃芪二蜜飲
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將上述三味藥同放鍋內,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時,撈去藥渣,加入蜂蜜溶化後分2次飲用,每日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6、百合蓮子飲
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先將百合、蓮子洗淨,放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燉至百合、蓮子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後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數天,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中醫對盜汗很早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在春秋戰國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稱為“寢汗”。“寢”是指睡覺,有個成語叫“廢寢忘食”,是說顧不得睡覺並忘了吃飯。很顯然“寢汗”就是在睡覺的時候出汗。到了漢代,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一書中,形象地用“盜汗”來命名人們在睡夢中出汗這種病證。自此以後,歷代醫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現今不論是醫生還是幹其他行業的人都知道盜汗是一種什麼樣的病證。
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溼,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洩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洩出,甚則可使睡裝溼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這種型別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乾咽燥的感覺。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洩出。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溼,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溼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燥,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 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盜汗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症狀,尤其是久患各種慢性病、體質虛弱之人更為多見。中醫認為,盜汗多由於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盜汗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而採用食療方法,不僅能防治且可益氣滋陰而健身,下面就介紹幾則家庭容易製作的藥膳六則,供盜汗患者選用。
1、龍眼人參飲
取龍眼肉30克、人參6克、冰糖30克。先將龍眼肉洗淨,人參切薄片,然後與冰糖共放碗內,加水適量,置蒸鍋內蒸一小時左右,取出後待涼即可食用,一天內分2次吃完,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2、銀耳紅棗湯
取銀耳30克、紅棗20克、冰糖適量。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除去蒂頭,洗淨後撕成小塊。紅棗洗淨撕開。二味藥共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調勻,即可出鍋食用,每劑分2次食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3、參苓粥
取人參10克,白茯苓20克,生薑10克,粳米100克,食鹽、味精適量。先將人參、茯苓、生薑加適量水煎熬後,去汁取渣待用,然後將粳米淘洗乾淨,下入藥汁內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時加入食鹽、味精調勻,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4、黑豆浮麥湯
取黑豆50克、浮小麥30克、蓮米15克、紅棗10枚、冰糖30克。先將黑豆、浮小麥分別淘洗乾淨,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後用上述藥汁煮洗淨的蓮米和紅棗,煮至蓮米爛熟時放入冰糖溶化,起鍋後即可食用。每天一劑,分2次吃完,適宜於陰虛盜汗者。
5、黃芪二蜜飲
黃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黃根15克,蜂蜜30克。將上述三味藥同放鍋內,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時,撈去藥渣,加入蜂蜜溶化後分2次飲用,每日一劑,適宜於氣虛盜汗者。
6、百合蓮子飲
百合20克,蓮子30克,冰糖30克。先將百合、蓮子洗淨,放鍋內加適量水,用小火慢慢燉至百合、蓮子爛熟,加入冰糖溶化後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數天,適宜於陰虛盜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