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梅6613

    謝邀。已有網友回答,在此不再重複。像孔子那樣的大聖人,尚要不斷地探索求證,作為凡人的我們,有什麼理由貪圖亨樂而不去努力奮鬥達成目標呢?我認為,人生就是過好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已成歷史,我們要從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積蓄力量,以利再戰。今天是現在,是當前。我們要珍惜現在,好好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生活、工作的夲錢和本事,跟上時代的步伐,擁有今天,享受今天,為明天的理想、夢想做紮實的準備。而明天是末來,是夢想的實現。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積小成多,明天一定會美好,理想一定會實現。包括孔聖人在內的仁人志士的偉大理想和中國夢一定會在我們手裡實現。回答的不一定如意,但願與題主共勉、共學、共提高。

  • 2 # 閒看秋風999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①。”(《述而篇第七·第二十章》)

    整部《論語》中間,孔老夫子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互相矛盾的。不過也許並非他本人的意思,或許是他的學生和弟子們在記錄孔子語錄時有意為之吧!

    比如此處孔子論述關於天才的問題,孔子的思想就是矛盾的,不徹底的。可見古人即使是聖人如孔子的思想不可避免的有侷限性。

    在這一章裡,他否認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並且總結了兩條學習修養的經驗,一是好古,一是勤學。也就是說孔子對西周以及西周前的一切都敢興趣,而且勤奮好學。

    但是在本篇第二十三章中,孔子馬上就說:“天生德於予”;在《季氏篇·第九章》中,孔子更加詳細的闡述了他對天才的看法。

    如孔子將學習者分成了四種情況,或者四種類型;即一,“生而知之”;二,“學而知之”;三,“困而學之”;四,“困而不學”,明確地承認有“生而知之”者。

    畢竟兩千多年過去了。孔子的學說有很多已經過時了;也有很多在《論語》中是相互矛盾的。此時就必須擦亮雙眼,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而不可一味相信聖人的話。

    ①敏:奮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五·十五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駐車制動杆不能鬆開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