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王說鴨子

    不知道你要的是一篇議論文《說勤》還是古文《說勤》的註解和賞析,兩個都給你,自己選吧

      說勤

      勤,就是要珍惜時間,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勤於探索,勤於實踐。古今凡有建樹者,無不成功於勤。

      勤出成果。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40年,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其中作過筆記的就有1500種以上。司馬遷著《史記》,從20歲起就開始周遊,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彙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為《史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歌德花了58年時間,蒐集了大量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界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中國當代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數學高峰的道路上,翻閱了國內外的上千本有關資料,通宵達旦地看書學習,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上海一個女青年堅持自學,十年如一日,終於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見,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分不開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傳說古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家,因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含混,發音不準,常常被雄辯的對手所壓倒。可是他氣不餒,心不灰,為克服這個弱點,戰勝雄辯的對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對大海朗誦,不管春夏秋冬,堅持五十年如一日,連爬山、跑步也堅持練習演說,終於成為全希臘一個最有名氣的演說家。宋代學者朱熹講過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之的人,反應相當遲鈍,讀書每次只能讀50個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讀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懶不怠,勤學苦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識與日俱增,後來讀書很多,成了博學之士。這表明,即使天資比較差,反應比較遲鈍,只要勤,同樣也是可以變拙為巧的。

      實踐證明,一個人知識的多寡,關鍵在於勤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聰明。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無限的知識海洋裡獵取到真智實才,開拓知識領域,使自己聰明。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個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夠體會到“勤”的深刻含義的。

      《說勤》原文及釋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無如人之常情,惡勞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歲。以之為農,則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為工,則不能計日而效功;以之為商,則不能乘時而趨利;以之為士,則不能篤志而力行;徒然食息於天地之間,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故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誠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與力,何獨不然?勞則思,逸則淫,物之情也。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賢聖不若彼者乎?

      謀生的道理,沒有比勤勞更重要的了。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說過: “一天行程的籌劃,重點在於早晨(籌劃一天的行程,當從早晨開始); 一年工作的籌劃,重點在於春天(籌劃一年的工作,當從春天算起); 一生事業的規劃,重點在於勤勞的態度(規劃一生的事業,則決定於勤勞的態度)。”這話說得淺近,但是它的道理卻很深遠啊。

      無可奈何的是一般人的習性,通常都是厭惡勞苦而喜愛安逸;在食物方面,貪圖美味;在衣著方面,講究華麗;怠惰偷安,浪費光陰。讓這種人去當農夫,就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盡;

      讓他當個工人,就不能計算日期來求工作的成效;讓他當個商人,就不能把握時機而追求利潤;讓他做個讀書人(用這種態度來讀書),就不能堅定志向,努力實踐。像這樣白活在世上,一點用處也沒有,只能算是一隻蛀蟲罷了。

      天地間變化的道理(或說:大自然化育萬物的道理),每天更新就不會敗壞。所以,門戶的轉軸不會被蛀蝕,流動的水不會腐臭,實在是上天不要萬物時常安逸啊!(大自然的定律)人的心思和體力,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人也是一樣)勞動就會用心去思考,安逸享樂就會放蕩、昏亂,這也是人之常情啊!像大禹那樣的聖人,尚且愛惜一寸的光陰;像陶侃那樣的賢人,尚且愛惜一分的光陰;又何況賢能與聖明都不及他們的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動物們的故事大會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