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筋率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柱子為軸心受壓構件。在橋樑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積配筋率,即受拉鋼筋面積與主樑面積之比。
基本資訊
中文名
型別
建築
計算公式
ρ=A(s)/A
用途
橋樑建築
基本含義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 0.6%;一側縱向鋼筋 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
1.ρ=A(s)/A。 此處括號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A根據受力性質不同而含義不同,分別為:1. 受壓構件的全部縱筋和一側縱向鋼筋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2. 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引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2.箍筋面積配筋率:面積配筋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
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
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 6.6.3條規定)。
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
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均有此規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無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有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規定。)
種類
梁的配筋率
柱的配筋率
箍筋配筋率
意義
鋼筋混凝土梁規定配筋率的要求,是為了避免工程出現超筋梁或少筋梁的現象,保證安全質量,保證技術經濟效益。
配筋率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柱子為軸心受壓構件。在橋樑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積配筋率,即受拉鋼筋面積與主樑面積之比。
基本資訊
中文名
配筋率
型別
建築
計算公式
ρ=A(s)/A
用途
橋樑建築
基本含義
配筋率是鋼筋混凝土構件中縱向受力(拉或壓)鋼筋的面積與構件的有效面積之比(軸心受壓構件為全截面的面積)。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鋼筋混凝土構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 0.6%;一側縱向鋼筋 0.2%
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 0.2%
計算公式
1.ρ=A(s)/A。 此處括號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A根據受力性質不同而含義不同,分別為:1. 受壓構件的全部縱筋和一側縱向鋼筋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2. 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計算中,A取構件的全截面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b"(f)-b)h"f後的截面面積。
最小配筋率是指,當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區開裂後,鋼筋應力趨近於屈服強度,這時的配筋率稱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據構件截面的極限抗彎承載力M(u)與使混凝土構件受拉區正好開裂的彎矩M(cr)相等的原則確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結構設計的時候要滿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當構件配筋超過最大配筋率時塑性變小,不利於抗震。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引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構件發生少筋破壞,少筋破壞是脆性破壞,設計時應當避免。
2.箍筋面積配筋率:面積配筋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計算公式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
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
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計算公式為:方格網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0》 6.6.3條規定)。
式中,l1和l2為混凝土核心面積內的長度,即需減去保護層厚度。
柱箍筋加密區最小配筋率計算公式為:ρv,min=λv×fc/fyv;λv為最小配箍特徵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yv為箍筋及拉筋抗拉強度設計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均有此規定),fyv≤360N/mm^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無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和《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有此規定)。(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已取消fyv≤360N/mm^2的規定。)
種類
梁的配筋率
柱的配筋率
箍筋配筋率
意義
鋼筋混凝土梁規定配筋率的要求,是為了避免工程出現超筋梁或少筋梁的現象,保證安全質量,保證技術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