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66014592921

    我不是醫生不是育兒專家,只是一個新媽媽,剛剛母乳到五個月,講講自己的心得,可能不一定對。首先要明確一個觀念:絕大多數情況下母乳是不用催的。產後泌乳就像運動流汗、月經流血一樣,是自然的生理過程。要把分泌乳汁當作是一件一定會發生的正常事,而不是千辛萬苦不催不來的事。然而確實身邊很多人是沒有母乳的,其中原因說不清楚,我只能根據自己的經歷和理解,把可以促進乳汁分泌的做法按重要性列出來,僅供參考。首先,產後第一時間吸。這是最重要的。周圍母乳不足的媽媽常常是這樣的:產後媽媽發燒了不能餵奶,幾天之後燒退了,奶也沒了;或者產後孩子沒有和媽媽在一起,媽媽也沒把奶吸出來,後來奶就沒了。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把沒奶的原因歸為產後身體虛弱,卻忽視了吸奶的重要性。現在大醫院都提倡母嬰同室,產後兩小時內讓孩子吸乳房。很多媽媽確實這麼做了,但看到孩子吸不出來奶就不讓吸了,想等奶來了再給吸,這是錯誤的。無論有沒有奶,都應該讓孩子定時吸,這樣才會促進乳汁分泌,而且那些剛出生的小傢伙們也會兢兢業業幫你吸,不在乎能不能吸到奶。如果因為客觀原因孩子不在身邊,那麼吸奶器就派上用場了。每三個小時吸一次,同樣能起到促進乳汁分泌的效果。我們的媽媽輩生孩子的時候都不是母嬰同室,當時也沒有吸奶器,所以催乳的最佳方式就是——爸爸吸。腦補一下當時一個病房十幾張床的爸爸吸奶的盛況吧…第一條說得很囉嗦,因為最重要,接下來就簡單了。第二,輕鬆的心態。這一點比吃什麼更重要。好心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跟前面說的一樣,不要把泌乳當成一件很困難的事。2 今天沒有奶不要緊,始終相信明天我就會有奶;月子裡沒奶不要緊,始終相信出了月子我就會有奶;奶不夠吃不要緊,始終相信很快奶量就上來了。什麼時候來奶這件事因人而異,沒有平均值也沒有大多數,別聽誰說她產後三天孩子就夠吃了你一個禮拜還不夠就心灰意冷,我是出了月子奶才突然增加的,之前毫無預兆。3 始終相信奶粉是很好的母乳替代品,吃奶粉的孩子同樣健康聰明。有個很出名的網站叫母乳大本營,我上去看了一次就顫巍巍地下來了,再不敢去。那地方跟邪教差不多,敢喂孩子一口奶粉簡直要千刀萬剮。孩子吃飽是最重要的,至於母乳還是奶粉,有什麼就吃什麼好了。而抱定這樣的心態,反而對分泌乳汁有幫助。4 謝絕親人對你奶量的關心。我月子裡奶水不太夠,每次餵奶時我媽就在旁邊問:“有奶嗎?有奶嗎?”其實她是好意,想著奶不夠就餵奶粉,但我被搞得壓力巨大,終於有一次忍不住把她喝止了。5 保持心情穩定平和,少生氣,少焦慮,少傷心。但如果遇到事情發生了這些心情,也不要太在意,別因為剛才焦慮了現在怕影響泌乳再焦慮一次。第三,充足的睡眠。有個說法不知道有沒有科學依據,睡覺時分泌的乳汁遠多於醒著。反正我的感受是,睡不睡午覺,下午的奶量差別是巨大的。第四,終於說到吃了。其實我覺得哺乳期飲食應該更多地關注奶質而不是奶量,嬰兒的腸胃很敏感,媽媽要注意觀察孩子對自己食物的反應,容易引起過敏和消化不良的就要避免。什麼食物要避免也是因人而異的,沒有絕對說法。比如我就不能吃辣喝牛奶吃羊肉。回到奶量的問題,我認為比起喝湯,喝水對下奶更重要。有很多媽媽把湯當水喝,結果奶沒多多少,倒把自己喝胖了。我是每天午餐晚餐喝一大碗湯,平時就喝水。至於喝什麼湯下奶,網上說得很多了,我就是豬蹄鯽魚嘎魚排骨烏雞輪流高壓鍋燉著喝。有心的媽媽可以留心觀察一下哪種對自己最有效。我下奶最得力的是醪糟,每次感覺奶少的時候就晚上加一頓,奶滾滾來。(另外我發現喝碳酸飲料也下奶,沒有科學依據,請勿模仿)最後,跟以上那些不是並列關係,我想說說追奶。孩子食量的增加往往是陡然的,而奶量可能一時跟不上,這時候就需要追奶了。追奶的原理跟第一條一樣,多吸。但你會發現,孩子長到三四個月時就不像剛出生那麼純樸了,吸不出奶來才不會乖乖趴那給你幹吸。於是你就需要吸奶器了,還是三小時一次。堅持幾天你會發現奶量上來得很快。以上就是我關於催奶問題的一點心得,一說養孩子就停不住。從懷孕開始你就會發現,身邊突然湧現出大量的人給你灌輸經驗,搞得你緊張兮兮又毫無頭緒。總之記住一個原則,包括催奶在內的所有育兒經驗,越邪乎越可怕越極端的,就越不要相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那些事兒#據稱2019年要下大力氣為教師“減負”,你們那裡落實了嗎?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