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焦綠色農業
-
2 # 鬱師傅點播
初看問題好像很好回答。
仔細琢磨不是那麼容易的。簡單的回答的,發黴汙染的菌棒不能再刺孔了。處理不好會擴大汙染範圍,影響菌棒的正常發菌,嚴重的話會減產絕收。
下面說說發生原因及處理方法。
1,原料裝袋前沒有暴曬,做成綠黴菌潛伏在料內。處理方法;裝袋拌料前,最好把栽培料進行暴曬2-3天,並且經常要上下翻動,以便所有的料都要得到了暴曬。
2,蒸料時滅菌不徹底。處理方法:由於香菇的菌棒比較大,可不能象平菇,金針菇栽培一樣滅菌個10來個小時就好了。香菇的發菌出菇時間比其它食用菌長。接觸外界的雜菌機會比較多。所以常壓蒸汽滅菌時間不能少於20小時。
3,接種環境,工具,以及接種工藝有雜菌侵入渠道。處理方法:接種環境用煙霧法,燻蒸法等不留死角,徹底滅菌。接種時工具要經過火焰,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簡易式開發式接種工藝。在以往的技術擴大中發現好多種的很好的菇農。好多人的事業都死在那個所謂的開放式簡易式接種工藝上,汙染比例非常嚴重,導致最後事業失敗。
4,培養室發菌環境帶菌。處理辦法:綠黴菌可以說伴隨香菇種植一身的一個雜菌。時時刻刻都要提防。綠黴菌在25-30℃時生長最長,孢子的萌發溼度90%左右。85%以下的溼度就較難生長了。所以培養室除了。正常消毒殺菌外,溫度要控制在22℃一25℃之間,溼度控制在65%一70%之間。這樣的話減少了空氣中綠黴菌的生成機率,利於香菇菌棒的正常發菌。
5,第一次刺孔工藝不對。處理辦法:第一次刺孔20個左右,做到菌棒發菌不到的地方不刺孔。孔深不要超過1.5釐米。
把發黴輕的菌棒用1:100克黴靈區域性注射。並隔離培養,嚴重的菌棒可以焚燒等方法處理。
您好,發黴部分也可以刺孔,因為刺孔具有促進菌絲生長的增氧作用,用於促控菌棒培養時間的調節。刺孔後的自升溫現象,為低溫季節菌棒促長,提供了便利條件。但是,菌棒刺孔的自升溫,應限制在28℃以下的菌棒管理中應用。菌棒刺孔後的棒內與棒外溫差2~4℃左右。所以,刺孔後應嚴密監視溫度變化。
第一次刺孔:菌團直徑長到5~8公分,用牙籤沿菌種穴周圍刺孔4~6個,孔深1公分。
第二次刺孔:菌團直徑8~10公分,用毛衣針粗的釘子沿菌團邊沿向內2公分刺孔,孔距2公分左右,孔深1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