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一問題,得要區分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來加以回答。 ①如果講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那麼,社會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則不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解釋:因為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帶來了單位商品價值量的相應變化;但商品的價值總量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關於這一點,可以用數學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例如,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社會勞動生產率由原來的160小時/一輛汽車提高到80小時/一輛汽車;這裡,社會勞動生產率以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都變化了,所以,一輛汽車的價值量也就會發生變化。假定一輛汽車售價是10萬元,由於此時生產汽車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數學計算為10÷2=5萬元,所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一輛汽車的價值量是5萬元了。又由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的公式得到: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前的汽車的價值總量=1×10=10萬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汽車的價值總量=2×5=10萬元。前後的價值總量都是10萬元,因此,商品的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解析: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某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越短,該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小。反之,社會勞動生產率越低,該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大。所以,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例如:生產一輛汽車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縮短,那麼,一輛汽車的價值量就變小了,表現為一輛汽車的價格下降。 ③如果講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那麼,個別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也就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解釋: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越高,則在一定的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數量就越多,而單位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此時,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所以,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這一公式,用數學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例如: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社會勞動生產率是160小時/一輛汽車,某企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由原來的160小時/一輛汽車提高到80小時/一輛汽車,也就是說在同樣的160個小時裡生產了兩輛汽車;假定一輛汽車售價是10萬元。根據“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公式得到兩個數值:一是某企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前的商品的價值總量=1×10=10萬元;二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商品的價值總量=2×10=20萬元。從計算結果可以知道,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例關係。 ④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 解釋: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例如: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甲企業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是100個小時,乙企業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是200個小時,而絕大多數企業耗費的勞動時間是160個小時,那麼一輛汽車的價值量就由絕大多數企業耗費的勞動時間160個小時來確定。 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了,如果社會勞動生產率沒有變化,那麼,隨之而來發生變化的是個別勞動時間而不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根據上述道理,所以,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如上例,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甲、乙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變化了,而絕大多數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沒有改變。此時,發生變化的只是甲、乙企業生產汽車的個別勞動時間。所以,一輛汽車的價值量仍然是就由絕大多數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即每輛汽車耗費的勞動時間160個小時來確定。 (注意問題的“個別”和“社會”的關鍵詞。)
關於這一問題,得要區分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來加以回答。 ①如果講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那麼,社會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則不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解釋:因為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由此,帶來了單位商品價值量的相應變化;但商品的價值總量是不會發生變化的。關於這一點,可以用數學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例如,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社會勞動生產率由原來的160小時/一輛汽車提高到80小時/一輛汽車;這裡,社會勞動生產率以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都變化了,所以,一輛汽車的價值量也就會發生變化。假定一輛汽車售價是10萬元,由於此時生產汽車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數學計算為10÷2=5萬元,所以,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一輛汽車的價值量是5萬元了。又由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的公式得到: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前的汽車的價值總量=1×10=10萬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汽車的價值總量=2×5=10萬元。前後的價值總量都是10萬元,因此,商品的價值總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無關。 ②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解析: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生產某種商品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越短,該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小。反之,社會勞動生產率越低,該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大。所以,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例如:生產一輛汽車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所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縮短,那麼,一輛汽車的價值量就變小了,表現為一輛汽車的價格下降。 ③如果講的是個別勞動生產率,那麼,個別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也就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解釋: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越高,則在一定的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數量就越多,而單位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此時,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所以,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從“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這一公式,用數學方法來幫助我們理解。例如: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社會勞動生產率是160小時/一輛汽車,某企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由原來的160小時/一輛汽車提高到80小時/一輛汽車,也就是說在同樣的160個小時裡生產了兩輛汽車;假定一輛汽車售價是10萬元。根據“商品的價值總量=商品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公式得到兩個數值:一是某企業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前的商品的價值總量=1×10=10萬元;二是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後的商品的價值總量=2×10=20萬元。從計算結果可以知道,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例關係。 ④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 解釋: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因此,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例如: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甲企業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是100個小時,乙企業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是200個小時,而絕大多數企業耗費的勞動時間是160個小時,那麼一輛汽車的價值量就由絕大多數企業耗費的勞動時間160個小時來確定。 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發生變化了,如果社會勞動生產率沒有變化,那麼,隨之而來發生變化的是個別勞動時間而不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根據上述道理,所以,單位商品價值量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如上例,生產同樣的一輛汽車,甲、乙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變化了,而絕大多數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沒有改變。此時,發生變化的只是甲、乙企業生產汽車的個別勞動時間。所以,一輛汽車的價值量仍然是就由絕大多數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即每輛汽車耗費的勞動時間160個小時來確定。 (注意問題的“個別”和“社會”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