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尋歷史奧秘

    奢香夫人是元末明初傑出的彝族女政治家,是彝族恆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彝族土司、貴州宣慰使隴贊·藹翠之妻,丈夫隴贊·藹死後因兒子年幼,攝理貴州宣慰使,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做出巨大貢獻,朱元璋曾贊“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隴贊·靄翠的貿內助,族人愛戴的“苴(jū)慕”(君長)

    奢香夫人是彝族人,彝族名舍茲,又名樸婁奢恆。她是彝族恆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自幼聰明好學,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十七歲的奢香與貴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領隴贊·靄翠結婚,婚後成為隴贊·靄翠的賢內助,輔佐丈夫處理宣慰司的事務,逐漸有了處理政務的能力。其賢能聞名水西,受族人愛戴,被稱名“苴(jū)慕”(君長)。

    助明軍進駐雲南,促進統一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隴贊·靄翠患病去世,因兒子年幼,奢香代替兒子攝理貴州宣慰使一職。奢香攝政後,朱元璋派傅友德、沐英等人前去雲南討伐元梁王巴匝剌瓦爾密的殘餘勢力。元梁王暗中與烏撒、芒部等地的土酋勾結,屯兵於黔西北,企圖阻止明軍入滇。奢香明白國家統一勢不可擋,於是積極貢糧、通路,還讓明軍在水西紮營。憑著與土司的宗族關係,奢香赴烏撒、芒部,對諸土酋說明統一的必要,勸說其看請形勢。使梁王失去了土司支援,使明軍得以順利進入雲南,為統一作出巨大貢獻。

    為國家民族忍辱負重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明朝政府派馬曄為貴州都指揮,馬曄對少數民族有很深的偏見,須奢香為“鬼方蠻女”,對她攝理貴州宣慰使職不滿,馬曄大量屠殺彝族人民,並強令奢香交納賦稅。當時貴州大旱,糧食棵粒無收,百姓生活困難,無稅可收。奢香多次行文陳述,馬曄想挑起事端逼奢香造反,於是將奢香抓到貴陽,“叱壯士裸香衣而笞其背”,試圖逼奢香造反,以此為由消滅彝族。奢香受此奇恥大辱,屬下四十八部頭人得知後十分憤怒,即帶領兵丁聚集。奢香先穩住眾人,向眾人說明了馬曄的企圖,後與貴州宣慰副使宋欽之妻劉淑貞走訴京師,向朱元璋說明馬曄逼反之事。朱元璋欲殺馬曄,便故意問奢香“以何報答”,奢香回稟:“願令子孫世世不敢生事”。並且表示“願意刊山鑿險、開置驛道”。朱元璋聽後馬上以“開邊釁,擅辱命婦”之罪將馬曄召回京師治罪,並賞賜金銀。

    修驛道,傳文化

    回到貴州後,奢香信守承諾,親自帶領各部落披荊斬棘,鑿山刊木,修置了以偏橋為中心的兩條驛道,向西,經貴陽,過烏撒,達烏蒙,向北,經草塘到容山。縱橫貴州,打開了貴州與四川、雲南、湖南的通道。並在貴州設“龍場九驛”(即龍場、陸廣、谷裡、水西、奢香、金雞、閣鴉、歸化、畢節九個驛站),促進了各民族文化交流,推動了經濟文化發展。穩定了西南局面,明確了與明王朝的臣屬關係。朱元璋贊她說:“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

    開置驛道後,奢香多次前往金陵朝覲、稟呈政務、輸賦、進貢地方物產和馬匹等,使貴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權的關係日益密切起來。奢香深受漢文化影響,攝政期間廣招漢儒,並興辦宣慰司學;又遍尋能工巧匠,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開墾農田,發展農業,使得彝漢融和,人民安居樂業。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奢香夫人病逝,時年三十八歲。朱元璋派遣使臣前去弔唁,並且追封奢香夫人為大明順德夫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群俠怎麼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