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待花開歲月靜待

    張孝基,《醒世恆言》十七卷《張孝基陳留認舅》中的一個男主人公。這是一個融新舊思想意識於一身的人物形象。

    張孝基出身於一個“世代耕讀”的富庶家庭。這種特定的社會環境,不僅使他能“深通今古,廣讀詩書”,而且還使他具有善於理財的本領。這個讀書人具有務農經商的致富思想。當他贅入富戶過善家中後,對遇到的疑難事體,處理得“條分理析,井井有方”。過善去世後,全部家業由他照管。他將丈人所留下來的“錢財米穀”,“一一登記帳簿”。不僅如此,他不再像岳父那樣死守幾百畝農田,單從土地中增殖家庭的財產,而且經商,“又首添個解當鋪兒,任用一個主管,經商鋪子”。由於他把務農與經商結合起來,使得過家的財產在他的手中增長了好幾倍。

    在張孝基看來,務農經商不僅可以使人發家致富,而且還可以使人去掉好逸惡勞的惡習,使之成為一個於國於家於社會有益的人。他的這種新的思想意識是在改造大舅過遷的全部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過善為使兒子過遷成人,“立心要他讀書”,把他送到一個親戚人家附學。誰知過遷“見了書本,就如冤家”一樣,成天在外嫖賭逍遙,倒用謊話欺騙父親。過善盛怒之下,把過遷關在家中讀書,使之與世隔絕。這不但沒收到好的效果,反倒使家裡的千餘金被過遷偷去花費掉了。百般無奈,過善只好讓過遷早日完婚,以期使他不再到外面遊蕩,沾染惡習。然而,婆娘的褲腰帶並不能使過遷就範,他竟把妻子方氏陪嫁的物件偷出去撒漫濫使。最後竟然以田產作抵押,四處借銀子,“日夜在花街柳巷,酒館賭坊迷戀,不想回家”。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過善將過遷逐出家門,使之淪為乞丐。小說開篇的這番鋪墊,顯示了死讀詩書、早日完婚、毒打惡罵是無法改變一個人所沾染上的惡習的,同時也為後文張孝基改造過遷的有效方式起了反襯作用。

    作為過遷的妹夫,張孝基在陳留查訪到過遷後,決定透過勞動來改造他,使其知道財富來之不易並去掉敗家子的惡習。張孝基要他每日早起晚睡地種菜,擔水灌澆,刈草鋤墾。在張孝基的嚴令之下,過遷這個從小受用慣了的花花公子也只得學種菜園,初時運弄不得。一味蠻墾,後來“漸覺熟落”,不僅掌握了種菜的勞動技能,思想感情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要把一個沾染上各種惡習的人改造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決非易事,張孝基經過細心觀察和反覆試探,確認過遷“悔過之念已堅”,又讓過遷到解庫中管理錢財,直接接受金錢的考驗。張孝基見過遷管解庫時,“一照灌園時早起晏眠,不辭辛苦,出入銀兩,公平謹慎。往來的人,無不喜歡”,但仍不輕信,又派人來引誘他。看到過遷已“毫無昔日之態”,張孝基方才“不甚之喜”,於是決定將過家的財產全部交給過遷。小說中這些細緻的細節描寫和細膩的心理活動,層次分明地展現出了張孝基細心謹慎的性格特點。此篇小說取材於《厚德錄》,原文不過百餘字,而“說話”藝術藉此敷衍成篇,大大地豐富了情節內容,不僅塑造了張孝基這個人物形象,而且也顯示出了擬話本的創作特色。這篇小說名為《張孝基陳留認舅》,而寫的卻是張孝基如何使過遷悔過自新,由浪蕩公子變成新人的全過程,所以後人將此篇小說易名為《金不換》,這既與這篇擬話本小說的主要情節相符合,也說明這篇小說在張孝基改造過遷方面的描寫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凱美瑞和雅閣各自哪個版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