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戰術方案,希特勒的戰略是拿下歐洲,也就是與蘇聯終有一戰。在二戰中有一個變數,那就是日本。如果日本不挑起太平洋戰爭,而是安撫美國、蘇聯,對蔣罷戰,收縮擴張面,鞏固侵略果實。那二戰結果細思極恐。
美國最大的對手是英國,而非德國或蘇聯,美國在一戰後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金融霸主,美國又想在二戰中取代英國成為海洋霸主和世界霸主。二戰中,美國曾經計劃閃擊加拿大,打挎英國。
自從希特勒與斯大林瓜分波蘭後,德國就取代英國成為蘇聯的頭號對手。斯大林制定大雷雨計劃,準備推平德國,獲得大西洋出海口,奪取歐洲大陸霸權。
希特勒上臺後,從美英借貸,並獲得本國財閥的支援,推行凱恩斯主義(當時還沒有這個叫法),大搞鐵公基建設,生產軍火,擴軍備戰,國內失業率迅速降低,GDp三年翻一番,國家欣欣向榮。
但是,這是不可持續的,為了避免高通脹與經濟崩潰,於是,又洗劫猶太人,獲取他們的財富。但是,猶太人是有限的,於是,希特勒開始侵佔他國來獲取財富,緩解本國經濟壓力。
在吞併奧地利、捷克、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和法國後,由於德國海軍遠不如英國,又無法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無法徹底征服英國,陷入了持久戰,空耗國力,德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希特勒不得不尋找新的目的,於是,資源豐富的蘇聯進入了元首的視線。
因此,二戰的時候德國並不是沒有集中力量攻打英國,而是集中了力量也沒有打過英國,最後只能把英國困在那個小島上。與世界為敵,其實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希特勒必定會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但是,若是德國全力支援隆美爾,在北非先拿下利比亞,再佔領埃及,掐斷印度透過蘇伊士運河到達英國的補給線,則英國危矣!
綜上,若希特勒不打蘇聯,全力攻打英國,英國必敗,但是,蘇聯準備好了之後,會閃擊德國,則德國危矣!元首的無奈,有誰能知道?
這是個戰術方案,希特勒的戰略是拿下歐洲,也就是與蘇聯終有一戰。在二戰中有一個變數,那就是日本。如果日本不挑起太平洋戰爭,而是安撫美國、蘇聯,對蔣罷戰,收縮擴張面,鞏固侵略果實。那二戰結果細思極恐。
美國最大的對手是英國,而非德國或蘇聯,美國在一戰後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金融霸主,美國又想在二戰中取代英國成為海洋霸主和世界霸主。二戰中,美國曾經計劃閃擊加拿大,打挎英國。
自從希特勒與斯大林瓜分波蘭後,德國就取代英國成為蘇聯的頭號對手。斯大林制定大雷雨計劃,準備推平德國,獲得大西洋出海口,奪取歐洲大陸霸權。
希特勒上臺後,從美英借貸,並獲得本國財閥的支援,推行凱恩斯主義(當時還沒有這個叫法),大搞鐵公基建設,生產軍火,擴軍備戰,國內失業率迅速降低,GDp三年翻一番,國家欣欣向榮。
但是,這是不可持續的,為了避免高通脹與經濟崩潰,於是,又洗劫猶太人,獲取他們的財富。但是,猶太人是有限的,於是,希特勒開始侵佔他國來獲取財富,緩解本國經濟壓力。
在吞併奧地利、捷克、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和法國後,由於德國海軍遠不如英國,又無法奪取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無法徹底征服英國,陷入了持久戰,空耗國力,德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希特勒不得不尋找新的目的,於是,資源豐富的蘇聯進入了元首的視線。
因此,二戰的時候德國並不是沒有集中力量攻打英國,而是集中了力量也沒有打過英國,最後只能把英國困在那個小島上。與世界為敵,其實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希特勒必定會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但是,若是德國全力支援隆美爾,在北非先拿下利比亞,再佔領埃及,掐斷印度透過蘇伊士運河到達英國的補給線,則英國危矣!
綜上,若希特勒不打蘇聯,全力攻打英國,英國必敗,但是,蘇聯準備好了之後,會閃擊德國,則德國危矣!元首的無奈,有誰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