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丫丫8036
-
2 # 80後寶媽日常分享
清明果的來歷: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清明果的做法:
1、野艾洗淨,摘除老根莖,留取嫩莖葉;熟芝麻搗碎,摻入白糖做成甜餡;大米粉過篩裝進一大盆裡。
2、把野艾放入沸水中氽1分鐘,撈出過涼水,擠幹。(此步驟重複一次)
3、鍋中倒入1000ML水燒開,放入野艾和食用鹼煮2分鐘 ,此時要用筷子在鍋中攪動,直到野艾在熱水中變軟爛,水變成濃濃深綠色。
4、把煮野艾的熱水(水和野艾一起)慢慢倒入大米粉裡(不要一次性全倒完),邊倒邊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大米粉,直至初步成團(大米粉遇熱後會燙成半熟)。
5、把糯米粉均勻撒在大米粉團上,此時可以用手揉粉團了(按粉團軟硬程度再適度新增野艾水或不添)。
6、揉成軟硬合適的青麵糰,蓋上溼棉布(避免麵糰表面起硬殼)醒15分鐘。
7、接下來是擀麵皮,每次取一小團青麵糰,先搓成長條形,再分成大小相等的小劑子。把小劑子用巴掌心按扁,然後在手中依靠大拇指和食指的推拿力擀麵皮。舀一匙芝麻,然後像包包子那樣把麵皮合上,最後頂部會剩一小揪麵糰,揪去,修圓清明果。
8、包好之後就可以開始蒸了,蒸鍋燒開水,墊上一溼屜布。把清明果擺放好,每個之間隔一些空隙。蓋上蓋大火蒸5分鐘。(鹹清明果要多蒸2分鐘),開蓋即可食。
回覆列表
清明果的來歷
在中國清明,其意義非凡,清明果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清明果最初是寒食,是中國南部、中東部漢族特色小吃。人們又稱之“清明粑”(江西)、“清明饃饃”,“清明蒿子粑”等。尤其是江浙滬一帶,清明果被人稱作清明糰子,艾米果。 福建省和廣東省小部分地區,江西、湖南、安徽部分地區均有製作食用清明果的習俗。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清明果的做法
準備原料:艾葉、糯米粉、白糖、食鹼。
做法步驟:
第1步、洗淨艾葉。
第2步、投入已沸的鹼水中焯水2分鐘。
第3步、撈出投入涼水中衝冷控幹水分。
第4步、剁碎。
第5步、糯米粉粘米粉按2:I和勻,加入白糖拌勻。
第6步、加入剁好的艾葉碎,分次加入適量的冷水和麵,和至三光(手光,面光,盆光)即可。
第7步、將麵糰做成大小適中的丸子。
第8步、大火蒸15分鐘左右即可。
第9步、出鍋了,清香甜糯的清明果就可以享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