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66520547894

    1、我這題目,是把《禮記》裡頭“敬業樂群”和《老子》裡頭“安其居,樂其業”那兩句話,斷章取義造出來的。

    我所說的是否與《禮記》《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引用儒家經典《禮記》和道家經典《老子》中的格言並且進行組合再造,開宗明義地提出“敬業樂業”的主旨,言簡意賅,觀點鮮明。  2、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麼人不可教誨,獨獨對於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遊民,雖大聖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    引用孔子《論語·陽貨》和《論語·衛靈公》裡的話,由此延伸出孔子對“無業遊民”的態度,再用“可見”自然得出自己的觀點:“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遊民,雖大聖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強調“有業”之重要,為下文說“百行業為先”作好鋪墊。  3、他每日除上堂說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多歲,日日如此。    “每日”與“日日”說明了百丈禪師從切實行動出發,堅持勞作、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質,與前文中“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相印證。  4、我徵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    本句承上啟下,“儒門”與上文“孔子”相照應,“佛門”與上文“百丈禪師”相呼應,“正當職業”與上文孔子話中“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群居終日,言不及義”相呼應,同時引出下文“百行業為先”的觀點。“不斷地勞作”與百丈禪師“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相呼應,同時引出下文“萬惡懶為首”的結論。  5、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結論,後句是由結論得出的觀點,自然回答上文設問:“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雙重否定句更顯立場鮮明。  6、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我信得過我當排糞的把馬桶收拾得乾淨,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支壓境的敵軍同一價值。    作者認為凡是職業都是神聖的、可敬的。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種勞作做到圓滿,都是社會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大家同是替社會做事”,勞動價值相同,“並沒有高下”。說明“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  7、“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    從司空見慣的嘆氣聲“做工好苦呀!”談起,使文章更進一步貼近生活,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使作者的觀點更具說服力。  8、但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裡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     “但是我要問他”結合演講的情境與聽者交流,有一種面對面說話的語氣,容易引發聽者共鳴。一個反問“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是上文“做工苦”的假設推論,接著作者舉了“我”勞作苦,別人不勞作“賭錢吃酒”也苦,推翻了“不做工就不苦”的假設,說理充分。兩個“難道”領起的反問句增強了辯駁的氣勢。  9、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這兩句話之實現與調和,又常常把這兩句話向我的朋友強聒不捨。今天所講,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我深信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我盼望諸君和我一起受用!     課文的總結句。作者之前先後談論了“有業”“敬業”“樂業”三個問題,最後把“敬業”和“樂業”總結為“責任心”和“樂趣”,簡而言之,“合理的生活”首先應有一份正當的職業(或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不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對於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從而全神貫注,心無旁騖,忠實地把它做好;要從專心做事中發現樂趣,不是皺著眉頭、滿腹牢騷地叫苦,而是達到“樂以忘憂”的境界。含義深刻、簡潔明瞭地總結了全文, 迴應了首段中的“敬業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hrome可以對標籤組進行數字標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