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咯,呵呵,主要是漢族。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後來與"龍"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但它的產生卻一直是個謎。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有78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實物資料,震驚了考古界。 在湖南發現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並非偶然,湖南是中國稻作文化的故鄉,而鳳凰的誕生與遠古稻作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產物。長沙大塘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鳳凰圖案,其鳳鳥口中即銜著禾苗。 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去年我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曆四十四年的圖卷,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裡還握著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著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 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拾遺記》卷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由於鳳凰文化深深植根於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鳳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經·南山經》雲:"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者天下安寧。"所以,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著和美、和諧與吉祥。 “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產物。一方面,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雄為鳳、雌為凰,表示陰陽調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多元和合體,是在鳥圖騰的基礎上,融合原始時代多個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徵,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說文》就這樣描繪鳳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徵:“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維繫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如《山海經·南山經》說:“(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經·海內經》也說:“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在古代,鳳凰還用來指有德之人。主張“和為貴”的大聖人孔子,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鳳"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鳳凰來比喻孔子,據《莊子》記載:“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自然與社會的方方面面。鳳凰形象的這種"和"的特性,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湖湘遠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國民間如此完美的和諧文化象徵物,這是湖湘文化的和諧魅力之三。 1.5楚文化的圖騰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楚文化遺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鳥身的圖案表明,正是楚國的先民們以“人心營構之象”經歷了對鳥的崇拜,由此開啟了中國傳說文化中“龍鳳呈祥”文化淵源的濫觴。從圖騰崇拜在氏族制時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點來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便是必然的事了。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影象、繡像和雕像不勝列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中華民族咯,呵呵,主要是漢族。 鳳凰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鳥,後來與"龍"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但它的產生卻一直是個謎。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廟文化遺址出土的一個白色陶罐上,戳印有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距今有7800年的歷史。這一發現為揭開鳳凰"誕生"之謎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實物資料,震驚了考古界。 在湖南發現中國最古老的鳳凰圖案並非偶然,湖南是中國稻作文化的故鄉,而鳳凰的誕生與遠古稻作文化密切相關,可以說,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產物。長沙大塘遺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鳳凰圖案,其鳳鳥口中即銜著禾苗。 大量的文獻資料表明,在原始時代,中國南方稻作民族以"鳥"為圖騰。這已為學界所共識。去年我在湘中發現一張明代萬曆四十四年的圖卷,上面繪的裸體五猖、雷神,就是鳥首人身,手裡還握著一隻鳥。這種人鳥合一的形象即為典型的鳥圖騰崇拜產物--這說明在390年前,鳥圖騰崇拜觀念在湖南民間還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風雨橋上,還雕塑著鳥,這也可以看成是鳥圖騰崇拜的文化遺存。 這種被原始人類視為圖騰的鳥,古稱“丹雀”,又稱“陽鳥”、“鸞鳥”,與稻作文化起源關係密切。《拾遺記》卷一說:“(炎帝)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廣雅》雲:“鸞鳥,鳳皇屬也。” 由於鳳凰文化深深植根於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鳳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經·南山經》雲:"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者天下安寧。"所以,鳳凰在民間自古就代表著和美、和諧與吉祥。 “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產物。一方面,它是一個“二合一”的對立統一體,雄為鳳、雌為凰,表示陰陽調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個多元和合體,是在鳥圖騰的基礎上,融合原始時代多個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徵,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說文》就這樣描繪鳳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徵:“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在中國文化中,鳳凰形象不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五色”後來就被看成是維繫古代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如《山海經·南山經》說:“(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經·海內經》也說:“有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 在古代,鳳凰還用來指有德之人。主張“和為貴”的大聖人孔子,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稱為"鳳"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鳳凰來比喻孔子,據《莊子》記載:“老子見孔子從弟子五人,問曰:‘前為誰?’對曰:‘子路為勇。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回為仁,子張為武。’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可以說,鳳凰文化的和諧理念涵蓋了自然與社會的方方面面。鳳凰形象的這種"和"的特性,在有關鳳凰的成語中也被經常運用。湖湘遠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國民間如此完美的和諧文化象徵物,這是湖湘文化的和諧魅力之三。 1.5楚文化的圖騰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楚文化遺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鳥身的圖案表明,正是楚國的先民們以“人心營構之象”經歷了對鳥的崇拜,由此開啟了中國傳說文化中“龍鳳呈祥”文化淵源的濫觴。從圖騰崇拜在氏族制時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點來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便是必然的事了。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影象、繡像和雕像不勝列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