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鬄其實就是饕餮
饕餮(拼音:Tāotiè)
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一種怎麼也吃不飽的動物,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
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左傳·文公十八年》上有這麼一段:“縉雲氏有不才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史記·五帝本紀》中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兇.""三兇"者即"渾沌,窮奇,檮杌",《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皡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逃務]."
饕餮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呂氏春秋·先識》篇內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饕餮紋在二里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以鼻樑為中線,兩側對稱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紋出現在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兩代的饕餮紋型別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饕餮紋這種名稱並不是古時就有的,而是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紋面具高21.0公分,現藏於美國西雅圖書館。西周時代,其神秘色彩逐漸減退。
饕鬄其實就是饕餮
饕餮(拼音:Tāotiè)
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一種怎麼也吃不飽的動物,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
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左傳·文公十八年》上有這麼一段:“縉雲氏有不才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史記·五帝本紀》中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兇.""三兇"者即"渾沌,窮奇,檮杌",《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皡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逃務]."
饕餮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慾的象徵。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呂氏春秋·先識》篇內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饕餮紋在二里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以鼻樑為中線,兩側對稱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紋出現在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兩代的饕餮紋型別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饕餮紋這種名稱並不是古時就有的,而是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紋面具高21.0公分,現藏於美國西雅圖書館。西周時代,其神秘色彩逐漸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