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嘿呦喂哦

    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不能用上一代人的辦法,教育當下的孩子如何去應對 20 年後的未來。

    那我們到底應該教給孩子什麼呢?

    幫孩子塑造對的思維模式。因為只有這個,在孩子 35 歲甚至 50 歲的時候,還會持續在他們身上發揮作用。

    聰明的孩子和努力的孩子

    你覺得一個人的聰明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努力學習可以改變的?

    這個問題就像一個小小的開關,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從而引出不同的人生方向。

    相信聰明是天生的孩子最害怕什麼?失敗。因為失敗意味著自己不聰明或者不夠聰明,且這種狀態靠努力也沒辦法改變。所以這類孩子會把失敗這樣一個客觀結果當作一個主觀判斷,他們會認為如果一個人把一件事情搞砸了,就代表這個人是個 loser(失敗者)。相信聰明和才能是天生的孩子,會更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特別是別人是否覺得自己聰明,因此他們也就會盡量避免失敗發生。於是相信聰明是天生的孩子就會順理成章地做出以下幾種典型的行為:

    • 迴避挑戰:挑戰意味著不確定, 會有風險。不確定、 有風險就意味著會有失敗的可能;而不做就不會失敗。所以果斷避開。

    • 遇難則棄:困難當前, 避開可以保持原來不敗的形象;所以與其迎難而上, 不如索性躲開。

    • 不夠努力:既然聰明才智都是天生的, 後天努力有什麼用呢?所以能少費點力氣就少費點力氣吧, 也就不會主動去爭取完成什麼事情。

    • 在意批評:因為關注別人的評價, 所以自然會對批評很敏感。更重要的是, 因為不喜歡被批評, 所以不會關注對方批評的內容是什麼, 而只關注 “他批評我了” 這件事;也不會認真考慮對方的批評有哪些自己可以聽取或者改進的地方。

    • 嫉妒成功者:別人的成功就意味著自己的失敗, 所以討厭別人取得的成就。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了兩種典型的思維模式:固化思維模式和成長思維模式。前者通常認為一個人的智力基本上是天生的,後天的努力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後者篤信不管在哪個方面,都可以透過努力獲得改善。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也具備一些典型的行為特徵:

    • 不畏挑戰:更願意去挑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 迎難而上:困難面前, 會盡力去找解決方案。

    • 足夠努力:相信努力是做事情成功的必經之路。

    • 善於反思:被批評的時候, 即使不高興也會認真聽取, 找到自己的問題。

    • 善於學習:當別人成功時, 也會羨慕, 但會思考別人怎麼成功並且去學習其他人的成功經驗。

    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導致了完全不同的行為模式,也讓孩子在一定年齡,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成長力。

    孩子四五歲就可以學漢字了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父母可以用手機下載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來教寶寶認字。寶寶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所以用手機軟體教,他不會產生牴觸心理,而且軟體的課程豐富,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2 # 難得糊塗李學龍

    這裡有兩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是很好的問題,但是答起來費勁。第一個問題,答案就在弄清什麼叫“黃金期”?孩子的成長“黃金期”在哪兒呢?如,孩子的入幼兒園的“黃金期”是哪一段?是0至3歲,這是為入幼兒園準備的階段,這段沒準備好怎麼入幼兒園呢?再看入小學的“黃金期”在哪兒呢?在五至六歲 的教育,這是入小學的“黃金期”。入小學有各方面的要求的 如,智力,非智力,知識等,不具備要求入學會是什麼樣的呢?再看小學三年級的“黃金期”在哪兒?在一,二年級。五,六年的“黃金期”在哪兒?在三,四年級。這是為什麼呢?每上一個臺級必須有上臺級的能力。問題找到了,該做什麼就清楚了。如 ,孩子的體質,智力訓練,品質,習慣,知識方面……,這是思考的內容,有了這些思維什麼不就清楚了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懲戒教育被教育工作者又重新提起?